读同治版《房县志》心得

2019-04-23 09:02  

◎ 霍中南

近读同治版《房县志》,深切地感觉到积累下这点史料确实不易。房县历来“山林四塞,其巩固犹如房室”,交通不便,围得房县像不透风的一间房屋。志书主笔汪魁儒骑着毛驴远近跋涉,爬高上低,挥汗如雨,才有了这些资料。如果像现在的通讯规模,《房县志》起码会厚上一倍。通读后便咏联一副:文圣撷诗周南地金丝镶玉 武皇砺子锁钥关银线串珠。横额是“贞观余韵”。

房县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就是“诗经文化”和“李显流放房县”两件史料 ,再过好多年也站得住。楹联借用了这两个史实。楹联不是学术论文,还有点文字游戏的味道,不能太过严谨。

尹吉甫是房县人,是中华诗祖,这在诗经研究界存有疑义,我们坚持“房县”一说。为了和“武皇”对仗,“诗祖”换为“文圣”。“周南地”是哪里?《房县志》明确指出,房县在春秋时属“周南”。《诗经》首篇《关雎》也是这里流传的民歌。房县是诗经原始民歌的采集地无可争议。所以上联“文圣撷诗周南地”能够立得起来了。

我们知道“金镶玉”是玉中的珍品,十分难得。房县民歌在中国已经是民间文化的瑰宝。周朝有采诗制度,房县民歌又得到采诗官们的重视。到了朝庭后进行润色,正如“金丝镶玉”一般。

历史上把“贞观之治”定为“盛唐”。武则天是中国有名女政治家,承继了贞观之治60多年的繁荣,她的治理才能甚至超过唐太宗,十分了不起。史书上记载她流放儿子李显,这在史学界也是有疑义的。史官对女性当皇帝有偏见,就有意贬低一下,也不是不可能的。按照“虎不食子”的古训,只能采用“把儿子放到房县来磨砺意志”,这是人们尚能够接受的说法。

房县素有“秦楚锁钥”一说。有了房县,就能至秦达楚,是一把钥匙。这里用的是一个典故。“银线串珠”是房县古代的八大景之一,蕴含了李显到来,促成了宫廷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交触。

横额“贞观余韵”,是盛唐以后的一种讲究。所谓“文化”是把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隐匿得越深越好,太直白了就没有文化了。“贞观之治”是盛唐的历史断代,“贞观余韵”是盛世的不息延续。上联的“金丝镶玉”是对房县地理地貌精美的赞许,下联的“银线串珠”亦是对活动变幻着的人文形像认同。

要深切地了解房县,必须通读《房县志》;而通读《房县志》,则找到了剖析房县的一条路径。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