戢翼翚:湖北首位官派留日学生

2017-11-29 09:13   十堰晚报  

1906年,戢冀翚(右)与即将赴美的王侠民的合影。

在风云激荡的清末民初,有识之士纷纷走出国门,欲“师夷长技以制夷”。于是,从欧美而日本,都留下了莘莘学子求学的步履。其中的艰辛与荣耀,成就了一段段历史传奇。从房县走出的戢翼翚(hūi),就是其中的一位,他除了是湖北第一位留日学生外,还开创几个中国第一:是第一位将普希金作品翻译成中文的人、创办中国最早的留学生刊物——《国民报》、是孙中山派入长江流域进行革命运动的第一人。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张贞林 通讯员 余策星

湖北首位官派留日学生

《房县志》记载,戢翼翚于1878年生于房县西关,字元丞,他的父亲因为有军功被提拔为守备(五品官),隶属于湖广总督督标(归总督直辖的最高军事长官)之下。于是,戢翼翚与家人随父亲迁居武昌。戢翼翚自幼聪明好学,与当地士大夫来往频繁,颇有志向。

甲午战争后,总理衙门为培养日语翻译人才,在国内挑选13名留学生赴日留学,这批学生是中国最早的官派留日学生,戢翼翚是其中之一,他是湖北第一位留日学生。

1896年,戢翼翚进入日本嘉纳学校,所学科目主要是日文。此后,戢翼翚便开始在日本学堂刻苦攻读,直到1901年底才正式结束留学生涯,前后约有5年半时间在日本度过。

留学期间,戢翼翚学习勤奋,成绩优异,是同学中的佼佼者。其学术成果,集中表现在《东语正规》中,该书是中国近代最早介绍日本语法及常用语的著作,由戢翼翚与唐宝锷(中国最早官派留日13名学生之一,后为名震天津卫的大律师)合著。

与此前中国人编写的日语教材仅仅收录日语单词和日常用语相比,《东语正规》详细讲解了日语的语音和语法,对日语的品词进行了细致划分,标志着中国人的日语学习开始逐渐走向科学和系统。该书既参考了当时日语语法书的术语,也借鉴并使用了中国传统语言学的术语来解释相关日语语言现象,日本学者实藤惠秀称其为“划时代的日语教科书”。

受孙中山委托回国革命

留日其间,戢翼翚与其他留学生最大的不同,是他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据冯自由(兴中会成员,曾任孙中山机要秘书)记述:“是时……以主张排满之戢翼翚(元丞)、沈云翔(虬斋)等最为激烈。”

1899年秋,孙中山到达东京,戢翼翚与学友吴禄贞(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等闻讯前去拜访,与孙中山一见如故,遂加入兴中会。他常与孙中山共谋治国方略,纵论天下大事,深得孙中山赞赏,结为忘年交。

戊戌变法失败后,六君子惨遭杀害。维新派志士唐才常与康梁决议联合长江沿岸各省起兵勤王,孙中山与唐才常密谋,预谋借助康梁军资和会党力量以勤王为名组织革命党举行武装起义。戢翼翚奉孙中山之命回国主持起义大计,可以说,戢翼翚是孙中山派入长江流域进行革命运动的第一人。

1900年7月,戢翼翚等5人在上海制定了自立军章程。8月初,唐才常赴汉口组织起义。当时,在海外募集军饷的保皇党首领得知唐才常暗通孙中山,遂从中作梗,致使起义之事外泄,革命党遭到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残酷镇压,起义领导者唐才常、林圭、黎科、傅慈祥等殉难,戢翼翚逃往上海,后赴东京,继续学业。

在这期间,到日本东京留学的中国学生达到100多人,由于戢翼翚最早到日本学习,又倡导革新,被留日学生拥为领袖。后来,康有为等立宪派大力倡导保皇、反对共和,留日学生中不少人附和,唯独戢翼翚等坚信孙中山,不为所动,与东京高等大同学校学生蔡锷(护国运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等高谈反清言论,宣传革命思想,通宵达旦,不遗余力。同时,他还将在日的各省有识之士引荐给孙中山。

戢翼翚与唐宝锷合著的《东语正规》。

创办报刊积极宣传革命思想

戢翼翚返回东京后,更积极地参加革命活动。1900年12月,戢翼翚与杨廷栋等创办《译书汇编》月刊,译载欧美政治名著,宣传民主思想,被称为留学界杂志之先祖。

1901年5月,与杨廷栋、扬荫杭、王宠惠等于东京创办《国民报》月刊,鼓吹民族主义、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呼吁国人反清排满,改革中国政冶,在国内外影响极大。孙中山为支持该报出版,曾以千元相赠。戢翼翚与沈翔云还以该报事务所为活动机关,组织“国民会”,积极主张在国内各省建立组织,开展革命运动。8月,《国民报》因经费缺乏停刊, “国民会”亦随之解散。

1902年春, 戢翼翚到上海,参加蔡元培创办的“中国教育会”,被推举为干事。后在孙中山支持下,与友人日本女子贵族学校校长下田歌子合作,集资在上海创办“作新社”,并设图书局、印刷局,编印出版《东语正规》、《万国历史》、《哥萨克东方侵略史》等书籍,帮助国人学习日文,了解世界形势,揭露沙皇俄国蚕食东方之阴谋。开

《东语正规》是中国第一本两面印刷西式装订的书,开创了中国现代书籍装订的先河。因为在这之前,书仅单面印刷,然后把纸对折起来装订成册。因此,戢氏被称为“中国书刊洋装化之父”。

同年12月,戢翼翚邀杨廷栋、雷奋、陈冷等人在作新社内创办《大陆》月刊,主张改革政治,批驳保皇派,坚持出版3年之久,广泛接纳革命党人,成为在上海的重要联络人物。

我国最先翻译俄国文学作品,首先是从普希金的作品开始的。1903年,戢翼翚根据日译本《俄国情史》(即《上尉的女儿》)翻译成中文,由上海作新社印刷局出版,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中译本。

从事革命,遭清廷革职

1905年7月,清廷首次对出洋留学生进行考试。当时,戢翼翚在上海,肃王善耆召其入京,免试擢用,赐政治经济科进士出身,分到外务部任主事,办理外交事宜。戢翼翚征得孙中山同意,借机入京,暗中从事革命,诸如改革法律、荐用党人等事,戢翼翚都参与其中。

同年冬,戢翼翚随考察政治的大臣载泽赴日考察。旧地重游,戢翼翚利用语言优势,对日本各种法令与政治制度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并专门致函军机大臣瞿鸿禨报告考察心得。与戢翼翚同时在东京考察的,还有革命党人杨毓麟。杨毓麟不仅是瞿鸿禨的同乡,而且曾在瞿氏(时任江苏学政)幕中任职,与瞿氏关系密切。考察结束后,杨毓麟在向军机大臣瞿鸿禨呈递的信件中,认为戢翼翚所学超过自己,故向瞿鸿禨极力推荐戢翼翚。

考察期间,戢翼翚与留东京革命党人宋教仁志趣相投,在一起研究西方政治,交往甚密。宋教仁在1906年的日记中多次记载他为戢、杨译书之情形,其中四月、十一月均多达二十次以上。

返回北京后,戢翼翚颇有一番抱负,希望军机大臣瞿鸿禨能采纳其建议,实行立宪政治。他亦渴望能将自己所学外国政治制度知识,运用于中国改革事业。然而,清廷虽然派出五大臣了解洋务,但缺乏实现立宪政治的诚意。

戢翼翚向瞿鸿禨上书的第二年,清政坛发生影响深远的丁未政潮。袁世凯依靠奕劻等人的势力,将瞿鸿禨、岑春煊等扳倒。政治格局的骤变,对戢翼翚的处境产生了直接影响。

1907年9月,戢翼翚与任外务部尚书的袁世凯意见不合,矛盾频发,而留日学生回国供职者如曹汝霖等攀附于袁,乃伪造戢翼翚与孙中山来往书信,指控戢翼翚为坐京侦探。清廷据奏,以“交通革命党危害朝廷”罪逮捕戢翼翚,革职押解回原籍,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1908年,戢翼翚在武昌因病去世,未睹辛亥盛事。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