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尹吉甫

2019-12-12 08:46  

■ 崔道斌

麻竹高速公路通车后,开车从襄阳市保康县寺坪镇上下高速的人,突然发现一个新奇的地名“尹吉甫”,而且很多开车从襄阳市区到保康县寺坪镇的人,往往不知道要从“尹吉甫”下高速而开过了路口,不得不从邻近的十堰市房县青峰下高速再返回 “尹吉甫”下高速到寺坪。

为什么这个地方叫“尹吉甫”?好多人都说不出所以然,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最近和几个朋友坐车从寺坪上高速去襄阳市区,“尹吉甫”这三个字又进入了我的视野。我问在寺坪供电所工作的朋友吴才兴,为什么这个地方叫“尹吉甫”,他说“尹吉甫”是个古人,与《诗经》有关,具体来历他也说不清。

既然与《诗经》有关,就是一个文化课题,这就有意思了。我立即上网一查,原来,尹吉甫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和编纂者。他生于公元前852年,卒于公元前775年,春秋时期庸国人,黄帝之后伯儵族裔,尹国的国君,字吉父,一作吉甫,兮氏,名甲,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甫。尹吉甫本姓姞,因被封为尹,所以又称尹吉甫,尹吉甫仕于西周,征战于山西平遥、河北沧州南皮等地,食邑房,卒葬于房。

尹吉甫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采集者、编纂者、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而且是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武术家、教育家、最早的税务高官、最早的市场管理高官、尹国的国君,也是200万尹姓族人、60万吉姓族人共同的太始祖,是周宣王时的太师、西周时期著名的贤相,辅助周宣王中兴周朝,还被尊称为中华诗祖。尹吉甫奉周宣王命与南仲出征猃狁,获大胜,反击到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一说为宁夏固原)附近。后又发兵南征,对南淮夷征取贡物,深受周王室的倚重。遗物有“兮甲盘”,曾有子伯奇、尹伯封。尹吉甫晚年告老还乡房陵,最后幽愤而终,死后葬于今房县松林垭,房县有大量尹吉甫文化遗存。

据清光绪八年《平遥县志》载:“周宣王时,平遥旧城狭小,大将尹吉甫北伐猃狁曾驻兵于此。筑西北两面,俱低。”又载:“受命北伐猃狁,次师于此,增城筑台,教士讲武,以御戎寇,遂殁于斯。”尹吉甫曾作《诗经·大雅·烝民》《大雅·江汉》等诗。

尹吉甫是尹氏、吉氏的太始祖,湖北历史上第一位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公元前828年,周宣王姬靖继位,选贤用能,国家兴旺,周室中兴。他任用尹吉甫、仲山甫、方叔、召虎为大臣。尹吉甫文武双全,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周宣王亲命大臣作诗为颂“文武吉甫,天下为宪”。被封为太师。

《幼学琼林》提到尹吉甫听信后妻不实之词,放逐自己儿子伯奇的故事:“欲知孝子伤心,晨霜践履。”《初学记》说:“琴操,履霜操者,伯奇之所作也。伯奇,尹吉甫之子也。甫听其后妻之言,疑其孝子伯奇,遂逐之。伯奇编水荷而衣之,采苹花而食之。清朝履霜,而自伤无罪见放逐,乃援琴而鼓之。”大意是,尹吉甫听信后妻之言,将儿子伯奇赶出家门。伯奇认为自己没有犯错而被赶出,就在被赶出的这天早上,写成了琴曲《履霜操》。《履霜操》这样写道:“朝履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信谗言。孤恩别离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殁不同兮恩有偏,谁能流顾兮知我冤。”

我向房县的一位文友咨询,他给我讲述了房县民间流传的大量关于尹吉甫的传说故事。他说房县有尹吉甫宗庙,还有许多文物遗迹。其中,为祭祀尹吉甫而修建的石窟“青峰宝堂寺”【建于明朝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大门用方石雕刻,寺中精美的石门、石窗、望柱、扶栏等就在绝壁上雕凿而成,寺内供奉着尹吉甫的石像,其像手中还握着一个大毒蜂。寺前有八间木雕结构庙房,还有高大庄严的龟驮碑,有两尊高浮雕龙凤碑、凤帽,都是远古御碑。清朝又两次扩建。有一巨立碑记,首句说:“夫青峰乃古周朝名宦尹吉甫之佳城(指古墓地)……”有关尹吉甫的传说故事在房县经群众口口相传世代不绝,与相关遗迹交相印证,特别是与尹吉甫有关的多处天官坟在房县的传说,更为生动传神。

保康县本土作家、县民协主席、文化馆长宋进潮告诉我,在房县和保康,《诗经》民歌传唱从古到今,流传甚广,至今还有大批农民能够用不同形式的歌调唱出《关睢》《伐檀》等多首《诗经》诗歌。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弄清楚了尹吉甫的历史典故,我对尹吉甫的敬仰之情由然而生。让我们记住这个伟大的名字——尹吉甫。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