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吴忠斌 通讯员燕学勇 陶德柱
万润新能源材料项目用时5个月完成项目建设;华林杭萧绿色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创新基地项目用时11个月完成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秦巴山产业扶贫示范园5个月完成场平施工;长江药业制药厂项目4个月完成厂房改造及生产线建设;十堰市外国语学校用时10个月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据统计,2017年,郧阳区新开工项目188个,10亿元以上6个,亿元以上95个,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98.5亿元,同比增长25%。该区投资项目工作综合考评居全市之首。
市委书记张维国在郧阳区调研重大项目建设情况时指出,郧阳区狠抓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体现了真抓实干、抢前争先的良好工作态势,值得肯定。
“郧阳区在推进项目建设上动了真脑筋,下了真功夫,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欧阳立如是评价。
着力转型发展 重抓生态保护
谋发展,他们是尽心的
郧阳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更是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面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重压力,郧阳区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基本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尤其是通过大力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强区、旅游兴区、人文特区、项目兴区战略,加快建设美丽郧阳、实力郧阳、活力郧阳和魅力郧阳,全力推进与十堰主城区一体化发展,加快了在产业、交通、市场、教育、科技、资本和园区等方面深度融合。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载体,有项目才有发展,有大项目才有大发展。”针对重大项目建设工作,郧阳区委书记孙道军说,全区上下要拿出比赛的劲头、拿出拼抢的勇气、拿出雷厉的作风,全力以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充分发挥项目稳增长、促转型、增后劲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们一直尽心尽力谋发展。一方面,着力在转型发展上下功夫,建设实力郧阳;一方面,着力在生态保护上下功夫,建设美丽郧阳。”郧阳区区长胡先平告诉记者,2017年,郧阳区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的首要动力,把“培植大项目,建设大园区”作为全区工作的主旋律,一大批重点项目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促进结构优化的“发动机”。
2月8日,记者走进湖北佳恒科技有限公司折臂起重机装配车间,看到一件件全折式折臂吊正被工人们熟练地安装到机身上。“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目前市场上吨位最大的全折式折臂吊,吨位达60吨。像这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我们有30多种。”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郧阳区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转型升级新要求,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项目建设,让科技创新成为企业发展“加速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不竭动力。郧阳区通过强力推进环水有机农业示范区建设,改造提升特色产业基地5.98万亩,建成千亩标准化科技示范园40个,新增市场主体7700个,建成胭脂谷等4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投资5亿余元,建设秦巴片区产业扶贫示范园。实施“腾笼换鸟”,推进“双清行动”,招商盘活闲置和低效用地近千亩、闲置厂房18万平方米、企业15家,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6亿元、同比增长17%。2017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6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4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14%。启动环郧阳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安阳湖、子胥湖、青龙山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子胥湖·欢乐嘉年华开园迎宾,去年旅游综合收入47亿元,接待游客量 650万人次,荣获“中国最佳健康养生休闲旅游胜地”称号。
郧阳区副区长、发改局局长肖安长告诉记者,郧阳区在着力转型发展的同时,以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省级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总抓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7年累计投入8.2亿元,加速推进生态滨江新区绿道系统等路网项目、湿地公园等生态项目、地下综合管廊等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建设。启动建设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全年完成植树造林7.1万亩、退耕还林1万亩、生态修复1030亩;对526条河流、92座水库全部落实河(库)长制。
找准“四个点” 实现“三个快”
推项目,他们是认真的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环境是条件,作风是保障。我们在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为项目快速推进保驾护航,全力打造十堰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如何推动项目建设,郧阳区区长胡先平如是说。
多年来,郧阳区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不断扩大投资总量,以投资总量的扩张拉动经济加速发展。“具体来说,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来推动项目建设。”肖安长说。
“一是找准切入点,灵活策划备项目。”肖安长介绍,郧阳区大力实施“项目兴区”战略,着力在项目谋划、要素保障、项目管理、优化环境上下足功夫。主动对接“一带一路”“两圈一带”“一城两带”和十堰生态滨江新区建设等国家、省、市发展战略,抢抓国家支持郧阳建设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机遇及国家支持贫困县企业上市机遇,盯住“一区两带”“四个郧阳”“环水有机农业示范区”发展蓝图,围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谋划交通、市政、能源、农业水利、社会事业、精准扶贫等民生项目195项、投资规模达375亿元。谋划了汉江四桥及接线工程、汉江四桥至高铁站至武当山机场BRT通道、环郧阳湖林苗一体、微电影小镇、汽车生活小镇、食用菌健康小镇、子胥湖康养小镇、航空小镇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
“2017年,郧阳区建设项目呈现‘两多’特点。”肖安长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一是亿元以上项目多。全区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38个,总投资67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2个,占项目总量的42%,投资总额610亿元,占投资总量的91.45%;亿元以上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10.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总量的82.47%。二是省市重点项目多。全区列入省重点项目3项,占全市(11个)项目总量的27.3%,总投资108.2亿元,年度投资10亿元;列入市重点项目18项,占全市(152个)项目总量的11.84%,总投资232.4亿元,年度投资49.1亿元。
“二是找准政策支撑点,用活政策争项目。”肖安长说,郧阳区坚持把向上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政策作为项目建设的引擎,密切关注国家投资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入挖掘项目潜力,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策划,紧盯项目,紧盯资金,主要领导带头抓,用百分之百的力量、百分之百的业务骨干抓项目资金争取。2017年,共争取到位保障性安居工程、政法基础设施、农林水利、社会事业、以工代赈及易地扶贫搬迁、水污染治理等类别项目59个,共到位各类专项资金近5亿元,有效减轻了地方政府投资压力,撬动社会投资50亿元。
肖安长说,三是找准投资兴奋点,激活魅力引项目。郧阳区把盘活企业作为全年工业倍增计划主要抓手,盘活存量资产,采取“破产收回一批,重组盘活一批,合作盘活一批,扩规盘活一批”措施,先后对十堰惠捷科技公司、赫斯生物科技公司等一批具有独立土地厂房、陷于停产状态的企业,实行清理收回;对力丰公司目前低效利用又有明确的龙头企业进行整合的,纳入收回范畴。引进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北华林杭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长江医药集团等一批外来的好企业、好资本控股当地运营艰难的企业。对湖北兆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金水源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目前能够维持经营又有一定市场前景的成长型企业,促其与大型企业嫁接合作。对湖北天圣药业有限公司、湖北大运汽车有限公司等一批现有闲置土地、厂房面积小、生产形势较好的企业,引导其扩规盘活。紧盯国内外500强、行业50强等领军企业,采取重资产招商、对口协作招商、以商招商、上门招商,力争全年招商新签约项目110个。曼地亚红豆杉植物园、控石智能制造、裕国菇业食用菌、科聚新材料等项目顺利签约,如期落地。
“四是找准协作发力点,众志成城推项目。”肖安长介绍,他们将全年142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和196个亿元以下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目标任务分解,绘制详尽的“作战图”,全面落实工作部署项目制、工作落实责任制、工作推进督办制、工作成效公示制、工作优劣奖惩制“五制”管理法和定规模与内容、定开工时间、定完成时限、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六定”的项目建设要求,制订了督查方案,定期通报项目情况,进一步压实项目建设责任,保障了全区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全年项目建设呈现出启动快、推进快、投产快的“三快”特点。
企业有事不撒手 企业没事不插手
做服务,他们是热心的
“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如何为企业服好务,郧阳区委书记孙道军掷地有声地表示,“郧阳区委、区政府坚持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做到‘企业有事不撒手,企业没事不插手’。”
2017年3月20日,长江医药产业园区项目负责人杨正辉将行李搬进装饰一新的人才公寓。“企业签约入驻以来,从开始的厂房转让到相关手续办理,郧阳区都安排专人提供贴身服务,就连人才公寓内的设施用品都准备得十分齐全,这样的服务真暖心。”看着公寓内一应俱全的生活用品,杨正辉高兴地说。
在秦巴片区产业扶贫示范园二期场平项目现场,挖掘机、强夯机等数百台设备满负荷运转,作业车辆往来穿梭,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作为郧阳区实施重资产招商的示范点,政府投入100万元奖励资金,开展‘项目建设突击月’活动。项目建设指挥部制订了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对施工单位进行考核奖惩。原计划4个月的工程,我们在60天内全部完成。”项目建设指挥部值班副指挥长韩高虎介绍。
2016年12月8日,华林杭萧绿色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创新基地在郧阳区破土动工。如此绿色环保的项目为何选择落户郧阳?湖北华林杭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付杨给出了答案:“政策支持、领导重视、服务到位、快速上市、核心水源区,这五个要素让我们选择在郧阳区发展。”
郧阳区发改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郧阳区大力倡导“发展第一、服务至上”理念,致力于打造“行政审批少于周边、商务成本低于周边、服务质量优于周边、投资者的感觉好于周边”的发展环境。该区坚持推行“五个一”工作机制(一个项目、一名领导牵头、一个单位负责、一套班子服务、一抓到底),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千方百计破解拆迁、征地、融资等难题,切实做到优惠政策“一步到位”、服务客商“一呼百应”、项目推进“一路绿灯”,从而促进招商引资项目快建设、早竣工、早投产。
肖安长告诉记者,郧阳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推行“两随机一公开”检查,做到目录之外无权力、清单之外无收费、中心之外无审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组建行政审批局,新建市民服务中心,探索建立“一窗受理、一章审批、一站服务、一次办结”运行模式,努力打造流程最优、时限最短、效率最高的政务环境。发改、财政、环保、国土资源、林业、水务、住建、规划、审计、综合执法、人防、气象、地震、消防、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等相关部门畅通项目建设“绿色通道”,从项目立项到开工等环节从速办理。2017年4月25日湖北省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全区共办理项目审批核准备案405项。项目所在地乡镇成立项目服务专班,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加大对恶意影响企业经营、阻碍工程建设、扰乱市场秩序等不法分子打击处理力度,为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服务。同时,深入开展“百名干部助百企重组上市促百村脱贫”活动,出台《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就业脱贫的若干意见》,从税费、用工、用电、用地、资金、制度性交易等方面为企业松绑减负、降低成本,每年拿出3000万元以上支持企业重组上市,拿出1000万元以上重奖招商引资有功之臣,形成了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全面抓招商的浓厚氛围,目前全区有55家企业挂牌上市,其中华阳公司在新三板上市。通过基金股权投资方式支持实体经济,设立盛世郧阳和长江郧阳产业发展基金、郧阳产业扶贫发展基金,2017年首期资金规模达到30亿元。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增长极。在项目建设进程中,郧阳区以时不我待、快马扬鞭的精神状态,掀起新一轮建设高潮,激发发展活力,在新一轮发展竞争态势中赢得主动、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