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谭祥军 特约记者 孔令学 朱方正 报道:春节过后,求职招聘进入高峰期,也是各种求职诈骗案件的多发期。打着招聘的幌子盗取个人信息、提供虚假职位信息骗取服务费、以网络兼职为名实施电信诈骗……各类新老求职诈骗手法防不胜防。近日,记者采访了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相关负责人,结合近年来春季招工易发的各类诈骗案件,总结出一些易发骗局,提醒广大求职者注意。
网上兼职“刷信誉”不靠谱
在十堰工作的房县女孩小玲(化名)从事房地产销售工作,闲暇之余想找份兼职多赚点钱。今年2月26日,她从老家回到十堰,因很多客户还没上班,于是小玲就在网上发布了求兼职的简历。
很快,一位自称陈小姐的女子通过QQ联系上了小玲,让她参与“网络刷信誉”的兼职工作。“陈小姐”告诉她,该公司是各大网络服务平台授权认证的企业,主要业务是在淘宝等网络平台刷网络信誉,薪酬方式主要是通过业绩单来赚取佣金。
之后,小玲根据对方的要求,购买了一些虚拟物品。3单下来,对方始终没有兑现佣金,小玲一分钱没赚到,反而花掉了6000多元,意识到有问题后,小玲要求对方退钱,此时“陈小姐”却怎么也联系不上了。
民警提醒:“刷信誉”本身就是欺骗行为,这类兼职工作往往存在猫腻,不法分子在发布虚假信息时,一定会抛出“高回报”、“收益快”等诱饵,这些字眼对求职者而言,有着极大诱惑。一开始,不法分子会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只是为了套取求职者投入更多的钱。但当求职者大额支付后,佣金和本金便会石沉大海。
找工作勿信“猜猜我是谁”
打着招聘的幌子,盗取求职者个人信息。“面试”结束,“招聘方”让应聘者回去等消息。不久后,应聘者便接到了“猜猜我是谁”、“我是××经理,明天到我办公室来一趟”等诈骗电话。应聘者求职心切,以为这个电话是此前面试部门打来的,很容易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随后,“领导”会以各种名义,向求职者索要金钱等。
民警提醒:“刷信誉”本身就是欺骗行为,这类兼职工作往往存在猫腻,不法分子在发布虚假信息时,一定会抛出“高回报”、“收益快”等诱饵,这些字眼对求职者而言,有着极大诱惑。一开始,不法分子会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只是为了套取求职者投入更多的钱。但当求职者大额支付后,佣金和本金便会石沉大海。
警惕“皮包公司”虚假招聘
去年2月26日,江西小伙张某乘坐长途客车来到十堰后,看到一家公司正在高薪招聘电焊工。因自己熟练掌握各种电焊技术,张某便填报了个人资料。
招聘方对张某的条件非常满意,当即承诺月薪8000元。随后,张某按照要求,缴纳了报名费、工装费等各类费用2000多元,公司要求张某3天后到指定地点上班。3天后,张某来到指定地点,发现根本没有面试时所说的公司,这才发现被骗,随后拨打了报警电话。
此外,还有一些非法劳务中介机构为了获取应聘者的信任,与诈骗团伙或“皮包公司”合伙进行诈骗,即先由中介单位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报名费、服务费等,后由诈骗人员假装招聘人员,收取体检费、服装费、押金等费用,再编织种种理由拒绝录用或中途辞退。
民警提醒:求职时必须提高警惕,面试之前要认真了解招聘单位的相关情况,不要轻信花言巧语,更不要轻易交钱。同时,找工作时不要将本人的身份证、暂住证等有关证件随意交给招工者,防止被骗子控制,进而被勒索钱财。
不要盲目预交服务费
一些中介部门在醒目地点张贴条件诱人的招聘信息吸引应聘人员上门,在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后称招聘的职位已满,只能安排应聘者到偏远、工作环境差的岗位,或承诺尽快联系合适的单位,让应聘者留下联系方式,但其根本没法兑现承诺,然后寻找各种理由敷衍、刁难应聘者。一般应聘者求职心切,无暇长久等待,只能另找工作,且被骗钱财金额不大,也就自认倒霉了。
民警提醒: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预交报名费、培训费的招工条件,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小心临时租房招聘类诈骗
去年2月底,24岁的小赵过完春节后,在城区参加招聘时相中一家单位并投了简历。很快,小赵就接到了面试通知。
次日,小赵按照面试通知的地点,来到所谓的用人公司,发现该公司竟然在一栋简陋的民房里,与宣传的完全不一样。很快,小赵见到了面试官,在回答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后,小赵被告知已被录用。在办入职手续期间,小赵先后交了服装费、体检费、手续费等共计2000元费用。虽然有疑虑,但考虑到该公司待遇较好,小赵还是交了钱。办完手续后,工作人员要求小赵3天后到城区一家大酒店上班。
3天后,小赵来到该酒店,发现根本没有这家公司的招聘职位。随后,小赵返回面试地点,发现房东正在收拾房间,拨打面试通知电话发现对方已停机。此时,小赵才知被骗。
民警提醒:求职者应到正规的人才市场,选择有工商营业执照的正规劳务中介单位,在应聘过程中应留意招聘地点是否固定或正规。
网络应聘时切莫转账
在日常求职中,一些网络骗子往往抓住求职者的急切心理,编织各种美丽的招聘谎言,诱骗求职者把钱转入指定的账户,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民警提醒:通过互联网方式应聘的,要首先确认该单位的真伪,不要被那些诱人的待遇和条件所迷惑,更不要贸然向招工者提供的银行账号汇钱。
索要“运作费”是陷阱
学生小兵(化名)2016年6月毕业后一直待业在家。去年3月,小兵母亲听人说男子赵某“有能耐”,便托请赵某帮忙给小明找工作。赵某满口答应,承诺将小兵安排到一家大型企业的机关上班,并向小兵母亲索要了3万元“运作费”。
没过几天,赵某又电话联系上小兵的母亲,称事情有眉目了,负责人事的领导答应帮忙,但还需要费用运作,小兵母亲又给了赵某2万元。此后一个月,赵某相继以吃饭、送礼等理由向小兵母亲共索要10万元。直到6月底,小兵的工作还是没有着落,而此时赵某却联系不上了。
意识到被骗后,小兵的母亲拨打了报警电话。市公安局东岳分局刑警大队接警后,很快找到了赵某,赵某随即承认了诈骗事实。
民警提醒:一些不法分子往往以“认识熟人”、“可以安排大企业上班”为诱饵,向急于找工作的人索要“运作费”。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一定是陷阱。
莫入“监控面试”圈套
去年3月,竹山男子小赵辞职后,在网上投了几份简历。次日,小赵接到了一家贸易公司的电话,称小赵符合他们的用工条件,月薪在4000元—6000元之间,如果干得好,还有提成,小赵对这份工作很期待。
当天下午,小赵按照对方的要求,前往城区一家酒店面试。到了酒店后,他发现该酒店并没有对方所说的公司。小赵拨通电话后,对方告诉他,公司两天前刚换了办公地点,但该酒店的监控网络还连接在他们公司,他们已经通过监控看到了小赵,并确认录用了小赵,让小赵到他们指定的地方上班。小赵信以为真,按照对方要求,转账缴纳了押金和体检费2000元。等小赵前往指定的地点报到时,发现根本没有所谓的贸易公司。发现被骗后,小赵当即报警。
民警提醒:一般单位的招工都有一套较为严格的招聘制度,对于声称通过所谓“监控面试”的,要格外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当心“招聘公关”诈骗
诈骗分子打着娱乐场所的幌子,发布“高薪招聘男女贵宾接待”等信息。随后,诈骗分子会告诉应聘者是去做“公关”,要求应聘者先交百元到千元不等的报名费。收钱后,应聘者被带到酒吧、KTV等地点“面试”,随后又以应聘者穿着不行、身材不好等为由,要求再掏“服装费”,进行二次诈骗。
民警提醒:青年务工人员突然遇到有高报酬、条件优厚的工作时,请保持清醒的头脑,谨慎前往,以防被骗。
求职牢记“4个底线”
与此同时,市反电信网络诈骗协作中心专家根据近期接到的网络诈骗案例,结合当前的招工潮,提醒广大求职者,在求职时牢记“4个底线”:
1、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要毫无防备之心,轻易相信陌生人。
2、需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密码、验证码、手机、身份证等,不可随便交给外人。
3、在应聘前,可自行在工商部门官方网站查询该企业的注册信息,以初步辨别企业真伪。在应聘过程中,应聘者可要求招聘负责人出示该企业的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
4、企业在招聘时要求应聘者缴纳保证金、押金等各种名目费用的行为,属违法行为,广大求职者需提高警惕,善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