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杨莉咏 报道:入春以来,房县实验中学采取多种措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转化学困生,积极开展“帮、扶、带”活动,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建档立卡,偏爱学困,考核教研,搭建师德关怀之平台。学校教导处、政教处牵头,成立了学困生帮扶领导小组,安排班主任、学科教师了解学困生基本情况,建立学困生档案并制定了各类“救助”计划。实行教师包保学生制度,发放“帮扶工作记载本”,要求各班要做到开学有计划,期中有跟踪,期末有总结,并将转化“学困生”工作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把“学困生”转变工程作为校本研究课题,通过集体备课、班主任例会、科任教师座谈会校本研修及十校联谊区域集体研究,梳理核心问题,形成系统“经络”,延伸师爱触角。
实施“订单式”教学,学困生享优质“学习套餐”。 坚持“低起点、小步走、勤辅导、多鼓励”原则, 以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组学习为内容,全程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开展“订单式”教学。课堂教学“看菜下碟”、因材施教、避繁就简、难易适度,让学生厘清必学与选学;作业布置瞄准基础,少做精练,优先面批,当面指导;课后辅导“一对一,面对面”,耐心答疑,跟踪指导,困惑交流,恰当引导;测后分析肯定进步、分析不足、寻找对策,适时鼓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引导他们爱学乐学,“小跑”归队。
“朋辈扶困”乐融融,“青春之约”领学风。在自主+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学校探索建立了 “同龄互助,引领学风”的学困帮扶“朋辈教育”模式。在班级小组内部,学优济学困,优势学科辅弱势学科,“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开展辅导活动。各班“学霸”纷纷都加入到“朋辈小老师”的队伍中来,有针对性地帮扶学习困难的同学。学习小组辅导期间有讲解,有答疑,有讨论,有互动,风声笑语频传,学习氛围其乐融融。此外,部分小组还以理想高中为目标订立了“青春之约”,比学赶超、拼搏、进取的良好学风在校园蔓延塑型。
走近家庭,寻根溯源求合力。开学初,学校就组织召开了学困生家校“碰头会”,了解学困生寒假思想、学习动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校联谊等形式,将学生的思想情况和上课表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校的各种表现,关注孩子身心变化,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温馨港湾。利用家校通、微信公众平台宣传家教文化,传播先进理念,提升家长素养。开展单亲家庭、特殊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定期家访活动,给予他们更多关爱,从而形成学校与家庭亲情接力、密切配合、有机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