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柯勇 王艳 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连日来,笔者走进城关镇农家小院黄酒飘香,樱桃园里桃花斗艳绽放,处处洋溢着干部群众热议发展特色产业如何脱贫致富新气象。
樱桃产业成亮点 农民端上“绿饭碗”
“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来越甜,还是发展特色农业有‘钱’途啊,我家现有大小樱桃树150棵,刚开始种樱桃的时候,才有几十棵。”3月22日上午,笔者来到八里村冯家伟家的樱桃园里,他乐呵呵地打开了话匣子。按去年的市场行情,樱桃均价20元钱一公斤,一棵樱桃树盛产果50公斤左右,可收入1000元,他家现有已挂果的30棵,年收入3万多元,比种庄稼强多了,老俩口吃穿用不完……。在一旁忙着除草的脱贫户齐立国接过话茬说:“我们种植的樱桃个大、味好、增产,合作社又统一收购,丰产增收不成问题……”
樱桃花开时,万花怒放美如雪;樱桃熟时,满园果香惹人醉……近年来,城关镇党委政府着眼实际,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及地形条件优势,大力发展优势富民产业,充分发挥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以樱桃种植为主的特色产业观光园快速发展。先后成立了庐陵王、八里望樱桃种植销售等专业合作社,形成“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并取得国家认证的注册商标。同时,随着樱桃的俏销、樱桃花的盛名,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一户户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盛行起来,目前,该镇已建成农家乐80余家,樱桃生态园5000余亩。
“下一步,城关镇在环城南路种植十里樱桃产业长廊,积极打造‘万亩樱桃观光园’,以樱桃产业为中心的‘点’,发展串联农耕体验、生态垂钓、户外运动、农家休闲等节点的‘线’,带动全片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面’,形成‘点、线、面’全面发展,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赢’,让全镇居民真正过上小康生活。”镇党委书记林云国充满信心地说。
黄酒产业成主角 农民日子甜起来
“多亏村干部,镇干部啊,政府啊都帮我们,我的黄酒才会这么畅销。”3月22日下午,笔者来到三海村脱贫户谭学云家的黄酒作坊,只见家里摆满了酒缸,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酒香。提起2018年春节期间的黄酒销售情况,她满怀感激的说。这个春节黄金周,谭学云忙得不亦乐乎:每天慕名前来品尝她亲手酿制黄酒的游客络绎不绝。看着一壶壶黄酒被游客装车带走,谭学云心里总是甜滋滋的。
黄酒好质量,酒粬是关键。蓼子花是做酒粬主要原料之一,随着黄酒产业的发展壮大,野生蓼子花也供给不足,对此,城关镇在三海村建10亩蓼子基地,年产鲜蓼子花3000公斤左右,可制作优质黄酒发酵酒粬5000公斤,计划还在桃园社区建蓼子基地10亩,为产业增效,贫困户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伴着黄酒的清香,走进隔壁陈运林的黄酒作坊,得知他家酿造的10余缸黄酒这个春节黄金周几乎出售一空。随行的村支书陈伦林介绍说,陈运林是村里第一家开黄酒作坊的,距今已近二十年啦。在他们的带动下,当地黄酒招牌林立,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酒壶、酒坛琳琅满目,不时有游客过来咨询购买。截至目前,城关镇黄酒酿制户达2000余户,年销售黄酒1000余吨,销售收入达 1600余万元。黄酒也远销北京、广东、上海等地,越飘越远的酒香醉了远方的客人,也让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