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纪委监察机关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力度

2018-03-30 09:39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李金凤 报道:近年来,房县纪检监察机关切实增强护航精准扶贫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通过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和专项监督检查、明察暗访、大数据比对核查,紧盯重点人群、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和腐败风险较高的重点环节,严查扶贫领域的作风不实、履职不力和侵害群众切身利益、优亲厚友及贪污、挪用、挤占、套取扶贫资金、惠民资金等违纪违规行为,查处纠正了一批突出问题,问责处理了一批党员干部,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制度机制,为精准扶贫决策部署的高效有序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

提高政治站位,落实监督责任。县纪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完善关于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实施方案,讨论工作细节,明确工作重点,细化工作举措,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上来。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列出了扶贫领域“两个责任”落实、资金管理使用、项目实施管理、工作职责履行、扶贫纪律等五个方面、15类负面清单,做到监督执纪问责重点突出,方向明确;制定县委巡察工作方案,将扶贫领域巡察作为重点,力争实现全覆盖;建立了委局班子成员包乡镇、挂部门督办督查制度,每名班子成员包2-3个乡镇、挂3-4个扶贫工作成员单位,深入一线,及时调研、发现、纠正、查处所包乡镇、挂点部门在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中的各类问题,及时了解工作动态,督促其正确履行职责,及时推进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发现苗头性问题,调查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紧盯风险区域,专项监督检查。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项目实施、招标投标、物质采购、工程结算和资金审批、发放、使用、结算等腐败风险较高的重点环节、重点区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着力发现问题线索,着力整改突出问题,着力规避腐败风险。把整村推进项目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发现了一批集中安置小区项目未经公开招投标的问题,及时向县政府提出建议,叫停了一批新建项目,严格按招投标程序进行规范,对涉及到的乡镇党委政府集体和主要领导进行了工作约谈,并责令做出书面检查、限期整改;把村级卫生室建设作为剖析扶贫项目实施的解剖点,组织专班逐个项目对工程发包、资金划拨和工程结算等环节进行专项核查,发现贪污、私分、村干部承包工程等问题线索11条,立案6件,同时发现重复划拨卫生室建设资金180万元,及时督促财政部门予以收回,并向县政府提出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的建议。

部门分工协作,形成监督合力。建立了部门沟通配合协作机制,通过定期开展情况通报、线索移交、调研分析、联合监督检查等方式,形成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一盘棋”工作格局,避免纪检监察机关单打独斗;建立了责任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公安、检察、民政、财政、审计、扶贫、教育、人社等15个职能部门在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中的职责,分解任务,传导压力,形成合力;对省纪委移交的扶贫领域审计问题线索,高度重视,组织财政、审计、扶贫等部门共同参与调查核实,做到严查快结;组织财政、住建、卫生、水利、交通、环保、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等部门,对整村推进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工程发包、工程验收、资金结算等进行全面核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查处;大数据核查工作中,纪委牵头抓总,部门各司其职,抽调领导和骨干人员积极参与核查,提供政策咨询,及时整改突出问题,保证了核查成效。

畅通举报渠道,拓展线索来源。建立扶贫领域举报电话、打通邮政绿色通道,在政府门户网站、纪检监察网站公布扶贫领域和群众身边“四风”与腐败问题举报邮箱、举报电话,畅通群众信访举报渠道。2017年以来,县纪委共受理群众关于精准扶贫领域的信访举报65件,已查结25件;建立了线索移送报备制度,由案管室对线索统一管理,统一上报,统一分流督办,对上级交办件、反映的线索较详细的举报件,坚决做到不转办、不拖延,由纪委机关专班调查核实;组织开展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活动,成立7个督导巡查组开展明察暗访,发现问题线索36条,追责22人;坚持纪委常委和室主任带案下访制度,查明事实真相,与群众见面解释相关政策,消除群众疑虑;同时,对2016年以来的关于扶贫领域的信访举报件进行了大起底、大清洗,全面排查清理问题线索,通过摸排一批、督办一批,查办一批,确保问题线索件件事实调查清晰,问题处理到位,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信任感。

完善问责机制,持续曝光震慑。结合实际,协助县委制定出台了《房县精准扶贫问责办法》,对各成员单位和乡镇党委政府、县乡纪委、村委会、县乡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六个层面,在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职责履行、作风纪律、资金管理等方面,列出了37类负面问题清单,对号入座,强化党员干部扶真贫、真扶贫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建立了专项巡查和明察暗访制度、月通报曝光制度、工作约谈制度,对精准扶贫作风不实、履职不力、优亲厚友、贪污挤占套取挪用扶贫资金等违纪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曝光一起。如2017年3月份结合精准扶贫“春季攻势”组织开展了精准扶贫纪律和作风专项巡查,由县纪委常委带队进行明察暗访,问责、通报曝光“四双帮扶”不到位的干部34人、单位及驻村工作队48个,纪委主要领导亲自约谈乡镇党委书记、局长8人;固定一名监委副主任常驻精准扶贫指挥部,经常性组织开展明察暗访和督导检查活动,及时掌握干部作风、帮扶措施落实、重点工作推进等动态情况,3年来共下发督查通报30期,一批问题得到及时发现、整改规范。2016年以来县纪委共下发扶贫领域问责和典型案例处理通报9期,点名道姓通报曝光95人、单位 58个,教育警示震慑效果明显。

借力数据比对,真查真核真纠。2016年以来,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县委、县纪委精心组织开展了两次惠民资金和扶贫政策落实大数据比对核查工作,紧盯领导干部及其家属、村干部及其家属、财政供养人员“三类”重点人群,发现纠正整改了一批突出问题,取消了一批违规对象,收缴了一批违规资金,摸清了资金底子,释清了群众疑虑,洗清了干部身子,维护了群众利益,有关扶贫领域和基层干部的信访举报也大幅下降。2016年开展了低保五保、危房改造、退耕还林、公益林等8个方面惠民资金落实情况的大数据比对核查,比对发现问题线索23461条,查实率9.9 %,共问责处理78人,其中立案42件,追缴或干部群众主动上缴违规资金300多万元,取消清退各类违规享受资格1223人。2017年开展了精准识别、教育四项补助、雨露计划、扶贫信贷、低保五保、公共卫生服务、就业培训、残疾人补贴、户户通等12个方面的比对核查工作,比对发现问题线索78018条,全县组织274个工作专班、7个巡查督导组、2000余名干部,历时3个月的辛苦努力,核查工作基本完成,查实率27.4%。坚持比对、核查、整改、问责、立制同步,真查真核真纠,已问责44人,其中立案18件,干部群众主动退缴违规违纪资金80万元,取消“三类人员”直系亲属贫困户资格901人;对查实的问题线索做到条条见结果,查明资金去向,清退违规资格,逐条逐类追责问责和整改到位;对问题进行分类汇总,从对象识别、过程管理、驻村扶贫、资金监管等方面,以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分析原因,向县委县政府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规范建议;配合精准扶贫指挥部对新纳入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进行大数据比对,确保新纳入人员识别精准无硬伤。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