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良清脱贫记

2018-05-07 09:41  

在姚坪乡西坡村二组,有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是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已64岁的他仍然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主动脱贫致富的志气与决心,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实现了脱贫销号,走上增收致富之路,成为了全村自力更生、勤劳脱贫致富的榜样人物。他脱贫致富的故事,激励了不少村民乡亲,他就是山沟沟里的“地道”农民、“高产”脱贫典型——韩良清。

家底浅薄——猪圈关鸡

韩良清家中仅有他和妻子二人,随着两个女儿相继出嫁,64岁的韩良清和妻子陈正英正式成了“孤家寡人”,没有主要劳动力,没有主要技术,加之年龄偏大又不便外出务工,家底浅薄,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可谓是捉襟见肘。

在2015年,韩良清被纳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后,韩良清便多了一个“贫困户”的称呼。然而这个称呼,并没有让他高兴起来。通过邻居杨跃华与他闲聊后,才得知韩良清心中的真实想法,韩良清曾对邻居杨跃华说过:“贫困户就是穷人的意思,乡亲们和村两委干部把我家评为贫困户,也是说明了我家里穷,这不是一件什么光荣的事儿!”当时的韩良清吧嗒吧嗒抽着自制的旱烟袋子,望着自家猪圈里仅养着两只土鸡,时而长长地叹口气。

精准帮扶——锁定目标

当西坡村驻村领导、乡党委书记郭兴贵到他家入户走访时,在全面了解韩良清家庭基本情况后,精准发现了韩良清家中主要致贫原因,乡党委书记郭兴贵和韩良清夫妇攀谈起来,拉家常、话脱贫,共叙扶贫情,为韩良清谋划和指导制定脱贫规划。

“老韩,你家里有5亩的土地,还有10多亩的山林,咋不发展一些产业呢,喂上几头猪,养点土鸡到山上,再种些茶叶,套种点粮食作物,再加上你又有酿酒技术,每年可以酿1000多斤酒,自家种的茶叶由村专业合作社帮你免费加工和销售,同时再帮你销售土鸡、生猪、自酿酒,平时农闲时刻再打点短工,这样综合起来家里不就有收入了吗?而且还会超额完成脱贫计划的!”乡党委书记郭兴贵的一席话,切实收到了以真心换真情的良好结果,韩良清备受鼓舞,极大地激发了他力争脱贫致富的斗志与决心,正如他的妻子陈正英所说的一句话“乡党委郭书记这么好的领导都这样真心实意地帮我们,想把我们扶起来,我们怎么能不争气呢?要是不努力,我们就太对不起人了,对不起郭书记……”,韩良清觉得这个驻村领导对他的关心是真心实意帮他脱贫,韩良清当场对郭书记许下了郑重承诺:“郭书记您放心,从今天起,我们一定听你的指导,一定加倍努力,绝不让你失望!”

夫妻同心——辛勤耕耘

2016年起,韩良清夫妇认认真真地落实产业脱贫规划,年初就买了5头小猪崽,购买了200只鸡苗,土地也种上了茶叶和粮食。韩良清还有一门砌石头的好手艺,只是多年未磨炼荒芜了,郭书记知道韩良清有这门手艺时,主动把一些劳动农活儿资讯给韩良清,因此,韩良清每天可以挣100多元的工钱。妻子在家忙碌着种植养殖,韩良清时常在家门口务短工,就这样,韩良清和妻子陈正英日复一日地辛勤耕耘,腰包逐步鼓了起来。

“高产”丰收——脱贫光荣

2017年12月,乡党委书记郭兴贵和西坡村两委干部一行来到韩良清的家中,核查评估脱贫状况,测算家庭收入,在看到韩良清家里“鸡飞猪唱”、粮食满仓的情景时,不由得对韩良清夫妇竖起了大拇指。据测算统计,韩良清家中2017年收获玉米3000斤,小麦2800斤,黄豆2000斤,红薯5000斤,油菜籽1600斤,花生、芝麻共1000斤,茶叶15斤,自酿酒1000多斤,出售肥猪6头,出售土鸡100多只,鸡蛋40公斤,食用莲藕800斤,另外韩良清务短工收入1.5万元,再加上他家养老金和双女户奖补金,人均纯收入达到19000多元实现超额脱贫。同时韩良清的家里生活条件也好起来了,实现了自立自强、丰衣足食的大好局面,韩良清老两口高兴地合不拢嘴,脸上洋溢着幸福而自豪的笑容。

巩固脱贫——牢记党恩

2018年,韩良清仍然按照之前已制定的脱贫规划,继续扩大种养殖规模,不断巩固脱贫致富。现在韩良清走上了持续巩固脱贫、增收致富的小康之路,然而他不忘团结邻里带领其他贫困户共同发展茶叶、养殖、酿酒、务工等致富产业,他时常对邻里乡亲说:“人只要有一双手,不怕吃苦,不怕累,做啥都能挣到钱的。我们要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给了我们这样的好机遇,这样的好生活,我们永不忘,今后我还要好好努力,彻底摆脱贫困户的这顶帽子”。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