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所有公职人员!微信办公一定要注意保密,已有干部犯了错!
微信现已成为人们离不开的一种生活方式。不少单位、部门都会建立微信工作群,很多公职人员也积极将微信工具应用于自己的日常工作。
不可否认,利用微信办公确实可以为工作带来一些便利,比如通知事情,微信传播的快捷性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其他通知渠道,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一些涉密的信息,利用微信传播的风险是极大的,也是不符合保密规定的。
近年来,微信办公导致的泄密案件逐年递增。微信办公泄密有哪些情形?暴露了什么问题?应当如何解决?快跟小编了解一下!
几起典型案例
1
紧急传达致泄密
典型问题:相关公务较为紧急,需要立即通知、部署或处理,当事人为迅速办理有关事项,不顾相关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利用微信群发送涉密文件,导致泄密。
保密部门组织查办的微信办公导致的泄密案件往往存在着某种“客观因素”:待办公务紧急,其他通信方式不畅,无法当面交办或报告,技术失误等。但实际上,“客观因素”的背后,是当事人漠视保密法律法规,对发生泄密后果心存侥幸、麻痹大意或放任自流等主观心态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
2
汇报工作致泄密
典型问题:有涉密事项需要向单位领导请示、汇报,但有关领导不在单位,当事人擅自使用微信点对点方式发送给上级。点对点发送涉密文件资料的扩散范围要小于群发方式,但在违规性质上没有根本区别。
3
领导交办致泄密
典型问题:属于领导干部要求、安排或指令当事人违规利用微信发送涉密信息的情形,反映出个别领导干部保密意识不强、保密常识匮乏。部分案件中,单位负责人明确指示下级把涉密文件发到工作微信群,安排相关工作并提出具体要求,全然不顾国家秘密的安全,给单位的保密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4
多种行为并存泄密
典型问题:多种保密违规行为。A某使用非密传真发送密码电报,B某将密码电报拍成图片并使用彩信发送,C某使用微信点对点方式发送涉密图片,D某在微信群中发送涉密图片的情节,无一不构成违规。实际案件中,各种违规行为往往相互交织、互为作用,致使涉密信息一再扩散,微信仅构成其中一环或一种媒介,这也是信息化时代泄密渠道多元化的必然结果。
微信办公泄密的应对之道
从技术角度看,使用微信办公与使用其他即时通讯软件办公没有本质区别。无论微信也好,QQ也罢,只是提供功能与应用,它们本身无法对涉密信息作出有效识别和区分。
微信办公导致泄密问题并不在于微信本身,而在于机关单位保密管理松懈、干部职工保密意识淡漠。具体来说,既表现在对涉案文件或信息等泄密源头管控不力,使得当事人能够违规将其导入微信等外部系统,同时也表现在对干部职工的保密法律法规、防护知识技能教育培训不够,致使部分当事人对使用微信办公存在着模糊认识。
针对近年来微信办公泄密案件数量不断攀升的态势,机关单位有必要开展专项保密教育,让干部职工普遍认识到微信办公的开放性质,普及信息与网络管理保密知识技能,并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是原则上不提倡使用微信办公,因工作特殊、确有需要的,可以在控制范围内组建工作群,交流内容严格限定为周知性的一般信息,禁止传播一切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以及个人信息;
二是禁止涉密人员使用微信办公,将涉密载体流程管理与智能手机使用管理结合起来,从源头上消除涉密文件数字化的隐患;
三是把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层层传导到每一个人,干部职工不仅要保证自己不使用微信传密,发现此类情况还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除了不能在微信群里发布机密信息,小编提醒各位公职人员,微信群里,这些问题同样要注意!
1、不要在微信群里妄言;
2、不要在微信群里散播黄赌毒、暴力恐怖、谣言诈骗等信息;
3、不要在微信群里参加非法活动;
4、警惕微信红包类“微腐败”。
来源 :保密观(ID:baomiguancha)、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