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国家税务局:打好综合治税“组合拳” 深挖税源潜力“作贡献”

2018-06-12 10:43  

随着经济改革、税制改革不断深入,经济国际化、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纵深推进,经济形态、企业类型日趋复杂化、多元化,税收治理、税收管理难度、强度不断增大增强。针对这一经济税源变化实际,房县国税局发挥主观能动性,提请县政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税务主责、部门联动、信息共享”护税协税管税工作机制,采集、交换、共享社会第三方涉税信息,综合分析比对,深挖税源潜力,提升征管贡献率。自2017年以来,累计采集、交换16个部门涉税信息4000多条,增加税收收入8600余万元。

一、精心协作合作,推进管理无缝对接。一是联合办公,推进房地产与建筑安装管理“一体化”。2017年3月,房县国地税联合成立建筑安装和房地产业税收一体化管理办公室,抽调4名业务骨干专司建筑和房地产业的税收管理。按照《税费征收保障办法》,协调发改、住建等部门,从招投标信息中摸清建筑和房地产行业有关信息。2017年房县建筑业征收12033万元,比同期5086万元增加6947万元,增长129.81%;房地产业征收2875万元,比同期729万元增加2132万元,增长133.80%。二是共享数据,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依托“十堰市财税大数据信息交换平台”获取第三方涉税信息,借助QQ群、微信群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了解个性化信息,运用获取了解的多渠道涉税信息,国地税联合开展核查稽查,挖掘税收潜力。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通过精准扶贫建设项目信息比对,督促74户补税14.36万元;通过对建筑施工合同金额与预缴税款比对以及支付控管,督促入库税款2359.5万元;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出售房屋清理,清理 53户入库税款54.17万元。三是创优方式,推进税收宣传“多元化”。国税、地税、经侦大队等联合,分层举办领导干部、税收管理员、窗口人员、导税人员信息管税培训20余期。借助电视台、报纸等传统媒体,网站、“两微一端”新媒体,发布新闻动态、温馨提示、税收政策滚动视频1000余条次,构建了多元化立体宣传格局,营造了依法诚信纳税良好氛围。

二、精准分析比对,推进税源控管无漏洞。一是在“点”上按户核查。通过办税厅发送、网络推送等方式,全面开展营改增纳税人税负测算,准确掌握税负变化情况。采取召开税企座谈会、政策培训会、税管员巡查走访等方式,全面掌握营改增四大行业重点纳税人生产经营、税负变化情况。对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专人跟踪掌握建设动态、及时就地利用第三方信息实地核查、日常巡查,有效防止了异地建安企业不在房县预缴税款等问题,2018年,查实未管理项目13个,合同标的10.48亿元,外来企业设立分公司和项目部39户,存量税源达6000万元。二是在“线”上分行业测算。坚持全面分析和分行业典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具体行业税收征管为线,分别对四大行业营改增前后的税负情况进行测算比对,建立数据抽查、校验和修正机制,精准掌握四大行业营改增后的税负变化情况,重点对四大行业代表性企业,逐户调查分析,与全面统计分析进行比对。将核查后未纳入“金三”管理的项目及时进行补录并纳入日常管理,在获取信息的同时,税务与财政协作配合,制作《预缴税款通知单》,在财政支付款项前将企业信息、结算金额告知国税部门,国税部门将入库税额反馈给财政部门,实施工程结算、税款入库链条式管理,堵塞税收流失。三是在“面”上全方位分析。全过程跟踪营改增四大行业26个小行业税负变化情况,并将113个细分行业再次按照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类型,逐户统计销售收入、实现税款、税负增减等数据指标,充分运用大数据,对四大行业的进项税各应税收入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消除行业税收征管盲区,逐户分析异地建安企业不在施工所在地预缴税款等问题,外地报验户从2016年7月份2000余户,上升到10月份5000余户,增加3000多户,存量税源达1.1亿元。

三、精确把握方向,提升税收征管贡献率。一是实施各税统管。依托“一体化”专业管理优势,发挥其对建筑和房地产行业的各税统管作用,破解税种管理互不干预的弊端,真正做到增值税管理和所得税管理的齐头并进、互融共促。对建筑和房地产企业,在预缴增值税的同时必须预缴所得税,从源头上防止了本地税款的流失。二是深化国地税合作。依托“一体化”国地税联合办公优势,把国税管理的项目信息实时与地税共享,由地税税管员同步进行核查,增强了纳税人税法的遵从度,使地方各税没有因为营改增而受到影响。三是推进行业综合管理。依托“一体化”对项目跟踪多、与企业接触多、对信息数据获取多的资源优势,采集上游建材、土地转让等行业信息,通过比对分析、筛选对象、税务约谈,督促相关纳税人按规定开票缴税。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