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张昌宏: 奋斗走出脱贫路

2019-01-09 09:44  

房县新闻网讯 记者 代世旭 报道:张昌宏是青峰镇刘家河村的贫困户,虽然身患残疾,但他却不等不靠,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自已的新生活。

记者近日在刘家河村见到张昌宏时,他正骑着三轮车到自已的菜地里翻土除草,做好冬季蔬菜的防冻管护工作。这块面积近三分地的菜园里,种植了白菜、萝卜、蒜苗等蔬菜。

如果不仔细观察,你会以为张昌宏是一个肢体健康的人。他每天总是在家里忙里忙外,把时间都用在劳动上。可实际上,他是一个带着假肢的残疾人。

2001年,34岁的张昌宏在新疆哈密市一家金矿打工时,一次意外的事情导致他的手和脚,在零下二十度的低温里严重冻伤。虽然经过当地民政部门的救助,但冻伤造成手脚的神经和肌肉坏死。在医院治疗近一年时间后,为了避免坏死的双脚感染其它健康组织。2002年,张昌宏接受了截肢手术,他失去了双脚。

他的双手手指因冻伤造成严重变形,右手食指也被截肢,几乎丧失劳动能力。2011年,张昌宏的妻子不幸因病去世,家里只剩下他和儿子两个人,今后的日子该怎么办呢?

针对他家的实际情况,2004年,经过群众评议,张昌宏家被纳入村里的低保户。为了解决他的出行难,村两委经过积极争取,县残联帮他联系安装了假肢。

张昌宏认为,肢体虽然残疾了,但精神不能残疾。身体状况好转以后,他买来理发工具,自学理发技术,给村里的小学生和老年人理发,一个月下来,可以收入一百块钱。

张昌宏说,虽然自已是一个残疾人,但不能什么事情都依靠政府。儿子张小平从学校毕业以后,张昌宏动员他外出打工。目前,张小平在浙江杭州的一家帐篷厂打工,每个月可以收入3000块钱。

张昌宏告诉记者,他虽然不能干重体力活,但作为父亲必须要给儿子做个榜样。除了理发增加收入,他精心种好菜园,做到自给自足,不让在外务工的儿子牵挂家里。

2017年,张昌宏全家搬进了村里的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在这套50平方米的新房里,他开始了新的生活。搬进了新房子,还要养成好习惯。只要天气晴好,他就主动把小区的广场打扫的干干净净。

张昌宏十分感谢各级领导对他的关心和帮助。上个月,县领导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他家的实际情况后,帮他联系了一个电动轮椅,帮他解决出行难,鼓励他要通过辛勤的劳动,改变生活,过上好日子。各级领导的关心,让张昌宏倍受鼓舞。

张昌宏说:“我想还是要靠我们勤劳的双手,要把(家里的)活儿干好,我还是想把家庭搞好,我想请政府(有关部门)帮我联系一下,有哪一个单位或者企业需要看大门的,帮我找个事情(工作)做一下。”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