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沙河乡:小花菇托起“整乡脱贫”重担

2019-03-31 10:00  

沙河乡技术现场培训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桂培培 马正文 报道:“我今年种了2万袋,带动了两个贫困户可以免费使用3个大棚,通过贫困户身份可以一袋少出5毛钱。”食用菌种植户唐胜昌开心说道“这一年的收益保守估计14万,我带动的唐胜炳和邱克功,有事做就找他们,一年至少能发他们5000元的工资。”

勤发富食用菌园区

房县沙河乡以食用菌种植为产业发展核心,在食用菌示范园区的带动下,2019年整乡建设食用菌园区12个,大棚500余个,种植冬菇500万袋,夏菇100万袋,带动发展1000余户,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比率达到了80%,年收益4000万元,纯收入达2000万元。

就近的贫困户在园区内务工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最边缘的乡镇之一,大山里的贫困户缺资金、无技术、没经验、怕风险,易迁进集镇,以往种地的农家手艺没了用武之地......产业扶贫路上存在种种难题,而沙河乡探索出一条小花菇之路,利用扶贫政策,将资金、技术风险抗在政府肩上,实现了农户就业零距离、技术有保障、资金有来路、收售有链条,贫困户脱贫致富有了抓手。

想种香菇没本钱?

政府提供免费标准大棚,每袋菌袋一次性补贴0.5元,每户免息贷款3万元。

香菇种植最花钱的就是建大棚和买菌袋。沙河乡政府出台政策,一个贫困户每户可以免费使用一个大棚,非贫困户带动一个贫困户可以免费使用2个大棚,带动两个贫困户可以免费使用3个大棚......政府与两个核心食用菌园区签订协议,每袋食用菌2.5元,以贫困户的身份购买,政府还一次性补贴0.5元。发展1万袋食用菌贫困户只用花2万元的启动资金,金融扶贫政策更是针对食用菌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将免息贷款限额从1万提到3万元,确保贫困户发展有资本。

产业园区离家远?

围绕小区建园区,出了小区门就进园区门。

“我带动的那两户贫困户也就住在老供销社小区,离这近,来做活也方便”唐胜昌坐在家门口剪着菌把,小路对面就是勤发富食用菌园区中他的免费大棚,他与贫困户和食用菌园区都签订了食用菌领种协议和带动贫困户发展协议。正如现在沙河全乡推行的模式一样,不熟悉技术的贫困户菇农只需要在有经验的农户带领下干些体力活或技术含量低的活儿;有想自己单干的贫困户也可以参加乡级组织的培训,2个核心园区负责产前菌棒生产、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产品销售等。

依据易迁户生产生活需求,沙河乡按照“围绕小区建园区”的思路,形成了12个“两区共建”模式,园区建在了家门口,农户上班下班都方便。

产业发展经验少?

菇棚都是现成的,后期技术有指导。

前期零成本投入,要是技术不过关,这个风险怎么办?

房县沙河乡冬菇种植在数量和技术上一直位居全县前列,2017年沙河乡更是引进新技术开始种植夏菇,一年四季都有鲜菇,目前,大棚内花菇长势正旺,而棚外已是下一季菌袋生产的热闹场面。

统一建设大棚、统一制作菌袋、统一技术指导,园区供水供电统一保障,现代化设施设备及各种先进技术是沙河食用菌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化养殖的转变。

由政府承担产前投资,园区承担产中技术和产后销售等环节风险,农户只负责生产管理,而贫困户可以与农户签订协议,也可以直接与园区签订协议,自主生产、农户带动、或者只是简单的装袋、剪把都可以随意选择。没有后顾之忧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如何不吸引贫困户动起来呢?

鱼渔兼授,食用菌产业已经形成了扶贫效果好、发展潜力大的脱贫致富产业,沙河乡不断从技术、质量、数量上寻求突破,下一步沙河将从品牌形象、加工制造、市场定位等方面更上一层,为贫困户的稳定脱贫致富提供充足又便捷的条件。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