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依托创业就业推进扶贫工作

2019-04-26 10:15  


千里房陵

召开在外成功人士回归创业大会

清洁用品扶贫车间

房县新闻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刘俊 通讯员 郭忆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多年来,地处秦巴腹地的房县虽以 “诗祖故里”“诗经之乡”“黄酒之乡”“香菇之乡”等美誉而闻名,却因版图面积大、贫困人口多、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滞后等因素,成为国家级重点贫困县、湖北省深度贫困县。

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是“摘穷帽”和“斩穷根”双管齐下。如何寻找一条顺应县情民意的脱贫之策?这是房县始终在探索尝试的头等大事。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下,该县人社部门坚持以党的精准扶贫政策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积极作为,从就业创业中寻找突破口,通过强机制、近就业、输技能、搭平台、促创业、强带动等一系列强有力的创新举措精准施策,让百姓不出大山也圆了就业梦、致富梦和幸福梦。

耕耘无声,收获有期。自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4032户107838人,出列贫困村56个。目前结存贫困人口14971户34577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5.96%降至2018年底的8.5%,下降27.46个百分点;农村常住户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6878元增加到2018年的10000元,增长45.39%。2017年先后接受国家、省第三方评估,在全省扶贫成效考核中被评为A等次,荣获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先进集体。

先手布棋构建就业扶贫新格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精准扶贫怎么扶?房县紧咬“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个目标,坚持把就业扶贫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成立了县精准扶贫创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门工作人员,切实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形成了“一项工作、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同时,在全县281个行政村配置了精准扶贫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员,在全县形成了政府主抓、部门负责、社会参与、村村有服务的工作格局,为就业扶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18年,该县结合县情,制定并印发了 《房县劳务产业扶贫·就业创业到户工作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要求为指导,扎实推进了“七大工程”和“十个一批”方案的落地,推进了全县就业扶贫工作的全域化开展。其中,围绕“七大工程”具体开展了以技能培训、岗位开发、创业帮扶、实习实训、品牌培育、转移就业以及权益保障工程为核心内容的工作。围绕“十个一批”则相应落实了包括农业生产留住一批、产业进村消化一批、电商旅游影响一批、中微企业吸收一批、自主创业带动一批、公益岗位托底一批、技能培训稳定一批、劳务输出转移一批、能人大户帮助一批和灵活就业解决一批两者的合力推进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朝着“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更进一步。

精准策略向民生倾斜,百姓是最大的受益人。对此,房县青峰镇祥磊服饰扶贫车间负责人尚正斌深有体会。去年,其车间开始投建,规划占地800平方米。在建设过程中,青峰镇政府不仅为他提供房屋、设备,还帮忙协调贷款80余万元,并出力解决务工人员就业培训问题。在镇政府的积极帮助下,尚正斌的扶贫车间短短数月就建成投产,还吸纳了48人就近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22人。

在房县窑淮镇的扶贫车间,镇上依据政策给予企业3年免房租政策;员工前3个月培训期间给予“321”补贴政策,即前3个月每天每人50元的补贴中,当地政府第一个月补贴30元、第二个月补贴20元、第三个月补贴10元;对于成立满3年、安置就业30人以上、人均年工资2万元以上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设备补贴。

这只是该县精准施策就业扶贫成效的一个缩影。接地气的工程,精准的扶持举措,将全县就业扶贫带动效应最大化发挥了出来,突破了由量变向质变的飞跃。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加工产能向农村转移,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加就业机会和岗位,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和劳动率的上升。2018年,全县实现转移就业12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3万人,累计16867户55186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增收。原统计在册的3682户5718人零就业贫困劳动力,现已全部消除。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