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樱桃串联起乡村振兴――探访房县三位新农民发展新型产业的故事

2019-05-04 10:57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柯勇 报道:“一亩樱桃,十亩庄稼。”在房县城关镇八里片区,有这样一批农民,他们大胆创新、敢于拼搏、脑瓜灵活,把“小小樱桃串联起乡村振兴”的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五一小长假期间,笔者走近三位新农民中探寻他们背后的故事。

冯家洪:合作社+村集体”让效益说话

“又红了一些……”看着或深或浅的绿叶中,圆溜溜的樱桃陆续成熟,冯家宏脸上挂满笑容。5月1日一大早,八里村樱桃种植大户冯家洪和老伴带领釆摘队伍入园摘樱桃,每摘满一竹篓就小心翼翼地将樱桃倒入筲箕中并用叶子盖好。

“昨天武汉有老顾客打电话来预定了50公斤樱桃,一会儿就要寄出去,所以我们要抓紧摘。”在与聊天的同时,冯家宏的双手从未停歇过,不断重复着快摘轻放的动作。

现年59岁的冯家洪,2011年,在村集体的帮助带动下,建立了房县庐陵王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农户闲置荒坡土地800亩,培植樱桃园,发展观光农业。每年给予52户贫困户租金+就业收入,同时辐射带动周边112户农户200余人通过务工增加收入。2018年,“八里樱桃”被农业部登记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采摘期短,极易受到天气影响,是典型的靠天吃饭的产业。”尽管樱桃种植充满了许多不稳定性,但在冯家宏看来,樱桃始终是他的“金元宝”“心头肉”,今年保守收入在300万元以上。

如今八里村以樱桃产业发展为抓手,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壮大,形成以“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的产业发展模式,樱桃成熟期间,专业合作社组织果农统一标准采摘、市场保护价收购  ,同时每年村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流转更多闲置土地,发展樱桃产业和传统民俗及特色农家乐,套种西瓜,以多种经营的模式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户增收。”八里村支部书记罗华宇表示。

李建民:“情感+培育”让产业发力

谈起八里的樱桃发展历史,八里旺专业合作社社长李建民感触最深。20多年前,在这个山坳里的小山村,樱桃种植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曾发展樱桃近千亩,通过“三元嫁接”小范围种出“杜氏大樱桃”,个大,色艳,味甜,市场价高。但由于樱桃市场销路“疲软”,这里的樱桃产业也起起落落,果农们也陷入了“迷茫”状态。

如今,李建民不仅继承了祖辈的樱桃产业,还对樱桃这一品种进行了改良,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近年来,李建民流转村民100多亩土地,建设高标准樱桃示范园和种苗基地,又在八里村建30亩八里旺樱桃展示培训示范园。今春又嫁接15万株樱桃树苗。现在已经取得农业职业经理人资格。

“今年的本地樱桃从上周三开始成熟,到目前线上线下已卖出1000多公斤,收入了3万多元。这樱桃陆续成熟,周末是最佳采摘期。”李建民说,虽然今年受到天气影响,耽误了樱桃成熟,但收入200万余元没有问题。

说罢,李建民又投入到接待游客现场采摘的忙碌中去了。

李天荣:“吃饭+摘果”让钱袋鼓起了

5月4日清晨,太阳还未完全露出脸庞,樱桃小镇农家乐业主李天荣就起床和工人一起忙碌。“今天中午有10多桌,大家都加把劲,把饭菜备好。”

自从举办樱桃花节和樱桃采摘节,李天荣第一次看到一批又一批城里人涌到乡间。“这么多人来了,总要吃饭噻。”脑子灵光的他立马和家人商量,准备开农家乐。

“当时钱不够,还向亲戚朋友借了5万元才把农家乐建起来。”2010年,李天荣的农家乐正式开门迎客,一开就是10个年头。

“每年樱桃节是生意最好的时候,每天都有几桌客人,周末人更多。”李天荣说,虽然樱桃的采摘期只有半个月,但靠着这半个月,农家乐就能增收两万多元。

不仅如此,这些年李天荣还在农家乐周边陆续栽种了50余棵樱桃树。“多数都被前来吃饭的游客采摘了,每斤15元至20元,根本不愁销。”李天荣说,“赶着这两天天气好,游客多,今年已经卖了200多斤樱桃。”

李天荣现场算了一笔账,50多棵樱桃树均产量40余斤,可以收入两万多元。搭乘樱桃节的“东风”,农家乐也能收入两万余元。半个月时间,他就有4万多元装进“钱袋子”。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