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探索养牛产业发展新模式

2019-07-15 16:40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徐进 周爽 报道:为破解养牛业存在的养殖周期长、成本高的难题,房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充分发挥自身技术、资源优势,指导市场主体开展智慧养殖、生态养殖、互联网销售的探索,市场主体在提高利润的同时,还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增收。

一是以“物联网+”推进畜牧生产进入智慧时代。在中坝乡开展智慧畜牧系统探索,三池村后备干部程贤俊在丹江口农校学习,远在200公里之外,通过手机APP准确了解牛的活动轨迹、位置,给牛群划定活动范围,超出范围,手机APP自动报警,全面了解牛群动态,养殖户可以放心放养,这样不仅可以节省管理人员成本,放养牛群增加了牛的活动量、鲜草进食量,有效提升了牛肉品质,同时还减少牛群饲料成本。

二是以“互联网+”助推养殖业供给侧改革。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互联网无处不在。房县肉牛养殖户依托互联网12316、益农信息网等电子商务平台学习养牛技术,销售活牛及牛肉制品,2018年房县肉牛产业线上销售额达到2300万,北山牧场开发的牛肉干,更成为热销产品;中坝乡宝石村肉牛养殖户还探索了订单式养牛,因牛肉品质高、口感好,肉牛还未出栏,已被各大酒店订购,让深山牛肉走向成都、武汉等大都市的餐桌。

三是以“人工草地+”建设生态牧场。人工草地单位面积干物质和营养价值比天然草地高2-4倍,对退耕还草、林下种草项目进行扶持,先后在九道、姚坪、红塔、大木、中坝、化龙、军店等乡镇,种植黑麦草、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白三叶等品种5万亩,种草养牛大户不断涌现,严格“草牛配套”,降低饲料成本,使“以草换肉”逐步变成现实。通过种草养牛、牛粪发酵、沼液还田的循环利用实现清洁、环保、高效的生态养殖模式。

四是以“龙头企业+”助推贫困户精准脱贫。近年来房县先后培育出了牵亿肉牛、神农北苑、犇鑫牧业、巨峪巨高等一批肉牛养殖企业,这些企业在畜牧部门的指导下,利用政策杠杆和市场拉动不断发展壮大,增强扶贫帮扶能力。摸索出了很好的扶贫帮带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签订帮扶协议产品回收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入股分红模式、吸纳贫困户就业模式、提供劳务收入或流转土地+提供劳务收入模式等一系列帮扶模式,充分发挥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带动贫困户620户、1860人脱贫增收。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