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记者 代世旭 报道:肖家沟村是姚坪乡最边远、贫困发生率最高的乡村之一,远离乡政府中心地带。这里山高沟深,自然条件恶劣,群众出行交通不便。2018年3月,县住建局扶贫工作队进驻肖家沟村以来, 结合村里的实际,与村两委一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力谋划贫困群众的增收。让这个昔日的贫困山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个正在地里干活的农民名叫刘文青,今年68岁,是肖家沟村四组的贫困户。2018年以前,一直住在破旧昏暗的土坯房里。
刘文青告诉记者他以前住的是土墙房子,房屋四周像垃圾堆似的。去年十一月份房屋上的大瓦,粉墙是今年四月份,现在住房跟以前比好的哪里去了,)
刘文青十分感谢县住建局驻村扶贫工作队,把像他这样的农户纳入了危房改造的范围。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他们的住房进行了修缮和改造。目前,刘文文青的房屋墙壁内外进行了粉白,室内打上了水泥地平。
刘文青说: 我现在心情都高兴,因为党的政策好。发展产业我都有信心了。
2018年3月,县住建局扶贫工作队入驻肖家沟村。驻村后,村里的贫穷落后面貌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肖家沟村第一书记 郭刚向记者介绍: 来到村里的第一个深刻印象,就是肖家沟村是三县交界之村,非常偏远的村庄。交通条件特别落后,全村没有一间砖瓦房,全是土坯房子,手机信号不通,基本上没有任何基础设施。
出行难、通讯难一直制约着村里的发展。通村公路直通到村委会,到两个小组的4公里路还是泥巴路。
肖家沟村也发展有银杏等特色产业,但周期相对较长。工作队和村两委决定采用长短结合的办法。今年年初,住建局工作队经过多方联系,与化龙鑫绿源蔬菜种植合作社达成协议,引导农户种植辣椒,发展订单农业,并签订了购销合同。
郭刚与刘文青交流现场声: 每株上的第一个辣椒,必须要摘掉,长熟了摘都行,每株的第一个辣椒都要摘掉,第二个不准用除草剂,(公司)他们会检测农药残留的,到十月份,你把田间管理搞好, 十月一号以前就见收了,保证你每亩地四千斤就是4000块钱。
辣椒生长周期短,见效快,可以实现当年增收。工作队和村两委一道,在村里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扭转闲散土地,采用“租金加薪金”的模式,给村民创造在家门口务工的机会,带动村里的贫困户增收。
姚坪乡肖家沟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杨荣生: 我们个人和集体一共有100亩地的辣椒基地,本村的年龄大的村民通过合作社来带动他们,土地流转的流转,(在合作社打工)每天务工收入100块钱。一亩地辣椒地收入大约3000到4000块钱。
工作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给村民们做好信息反馈、技术指导等服务。
姚坪乡肖家沟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杨荣生:包括运辣苗、肥料、地膜、农药、这都是郭队长他们每个星期跑好几趟送到田间地头的。
截止目前,肖家沟村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给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注入了源头活水。
姚坪乡肖家沟村党支部书记 卫书均:(工作队)帮我们村上今年发展的第一个项目是100亩的辣椒基地,第二个项目是种植天麻1000窝,预计收入在10万块钱左右,每亩的辣椒种植收入大约在三四千块钱左右。
交通不便,群众出行困难,一直制约着肖家沟村的发展。去年以来,经过大力争取,通往村委会的通村公路得到拓宽和加固,通组水泥路正在建设当中。村里还建起了三个集中安置小区,近140户群众搬进了设施相对完善配套的新房。
姚坪乡肖家沟村村民 廖光秀 :(小区)这个地方住的条件要好一些,样样方便一些,家里干净一些,环境也好,以前住的是土房子是瓦房,现在是住的是砖房好一些,下雨不怕漏,老房子下雨又怕漏又怕下冰雹。
一年多来,住建局工作队的倾力帮扶,让肖家沟村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肖家沟村第一书记 郭刚:目前4公里的村级公路硬化已基本完成,手机信号已全部覆盖。在饮水方面,以建成三个饮水安全水窖,住在小区里的居民,饮水全部都有保障,新建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已经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