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发展特色“牛”产业 探索扶贫新路子

2019-07-24 16:25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徐进 周爽 报道: 近年来,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充分发挥自身技术、资源优势,指导市场主体开展智慧养殖、生态养殖、互联网销售的探索,破解养牛业存在的养殖周期长、成本高的难题,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的利润,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以“物联网+”推进畜牧生产进入智慧时代。在中坝乡开展智慧畜牧系统探索,三池村后备干部程贤俊在丹江农校学习,远在200公里之外,通过手机APP准确了解牛的活动轨迹、位置,给牛群划定活动范围,超出范围,手机APP自动报警,一机在手,全面了解牛群动态。这样不仅可以节省管理人员成本,放养牛群增加牛的活动量、鲜草进食量,有效提升牛的肉质,同时还减少牛群饲料成本。

以“互联网+”助推养殖业供给侧改革。房县肉牛养殖户依托互联网12316、益农信息网等电子商务平台学习养牛技术,销售活牛及牛肉制品,2018年房县肉牛产业线上销售额达到2300万,北山牧场开发的牛肉干更成为热销产品;中坝乡宝石村肉牛养殖户还探索了订单式养牛,因牛肉品质高、口感好,肉牛还未出栏,已被都市大酒店订购,让深山牛肉走向成都、武汉等大都市的餐桌。

以“人工草地+”建设生态牧场。人工草地单位面积干物质和营养价值比天然草地高2至4倍,我县对退耕还草、林下种草项目进行扶持,先后在九道、姚坪、红塔、大木、中坝、化龙、军店等乡镇,种植黑麦草、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白三叶等品种5万亩,种草养牛大户不断涌现,严格“草牛配套”,降低饲料成本,使“以草换肉”逐步变成现实。扶持推广“干湿分离、粪便制肥,沼气净化、沼液还田,种养结合、设施配套”的循环生态养殖技术,通过种草养牛、牛粪发酵、沼液还田的循环利用实现清洁、环保、高效的生态养殖模式。

以“龙头企业+”助推贫困户精准脱贫。近年来,我县先后培育出了牵亿肉牛、神农北苑、犇鑫牧业、巨峪巨高等一批肉牛养殖企业,这些企业在畜牧部门的指导下,利用政策杠杆和市场拉动不断发展壮大,摸索出了很好的扶贫帮带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签订帮扶协议产品回收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入股分红模式、吸纳贫困户就业模式、提供劳务收入或流转土地+提供劳务收入模式等一系列帮扶模式,充分发挥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带动贫困户620户1860人脱贫增收。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