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付培文 报道:“你哪去的啊?”“去‘老七’那里买瓶酱油,家里炒菜没有了。”房县教育局工作队像平日一样在村一组小百户易地搬迁小区巡察走访,遇到了急匆匆地蔡中荣。她口中的“老七”是大木厂镇百户河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吉科。
陈吉科(右一)与好友们话家常
1999年,19岁的陈吉科先后辗转河北、黑龙江、河南等地方,在工厂、隧道、矿场等处务工。因长期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陈吉科感觉双手关节隐隐作痛,到医院经诊断为内风湿关节炎。回到百户河村后,陈吉科不再外出务工,由于长时间无法得到完整有效的治疗,病情逐渐加重,病症从双手转到了腰、双腿,现已致右腿股骨头严重变型,身上其他关节不同程度变型,经鉴定为二级肢体残疾,每天要用药物缓解疼痛,常年靠拄拐行走,个人生活难以自理,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教育局工作队第一书记鼓励陈吉科
陈吉科还有一老母亲,今年已77岁高龄。古稀之年的她,本该在家颐养天年,可是陈吉科的病情让她每天依旧忙忙碌碌,因为她不做饭,陈吉科就会饿肚子。
2014年,陈吉科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了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生活有了好转。
2017年,陈吉科和母亲从小百户沟里搬到村一组小百户易地搬迁小区,陈吉科与母亲共同生活,养有几只鸡和两头猪,后来慢慢地自己经营着一家小商店,每天都有微薄收入。
2019年,房县教育局工作队针对陈吉科因人施策、因户施策,先后免费提供货架扩大商店规模,再支持3000元的货物作为他发展的本钱。因为在家里排行第七,所以陈吉科把他的商店取名叫“‘老七’商店”。
“如果没有精准扶贫这么好的政策,没有领导的关心照顾,我不知道该怎么生活。”陈吉科说着说着有些哽咽,教育局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杨东平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要相信党和国家,政策会越来越好的,以后好日子还多着呢!”。
百户河村绝大多数年轻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留在村上的也基本是些老人和孩子。老人在家或多或少会遇到些不方便,东西用完了,子女不能够及时的给父母买过去,老人们总会去“老七”商店“拿”东西不给钱。陈吉科说:“不能忘记党的恩情,我的一切都是大家帮助得来的,而且谁家没有老人,等到老人的子女回来后,都会过来结账的。”
今年11月,陈吉科的帮扶干部徐少辉与他核对收入,“老七”商店帮助他增收了3000元,比去年增加了一倍。
徐少辉这样说过:“我的帮扶户陈吉科尽管身有残疾,但心中有爱。孝亲敬老,独自一人照顾70多岁的老母亲;乐于助人,经常帮助左邻右舍看家护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还自开小店,在方便群众的同时挣些费用补贴家用,减轻国家负担。衷心祝福他和他的母亲身体健康,和大家一起携手脱贫奔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