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李娟 报道:房县城关镇住户密集的小西关社区,截至目前无一例发烧人员,无疫情发生。据悉,该社区春节武汉返乡人员178名,防控主体力量是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的向阳花义工协会,这是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助力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的成功案例。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房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助力疫情防控。志愿者们发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彰显了社会大爱,点亮了希望明灯,温暖了整座县城。
一场阻击战,凝聚磅礴力量。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率先发出《关于号召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有序参与疫情防控的倡议书》,印发《关于聚焦疫情防控做好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的通知》等文件。全县51个文明实践所、316个实践站、367支志愿服务队闻“令”而动,迅速将防控疫情工作指令传达到全县1000多个基层文明实践点,凝聚起一支奋战疫情的磅礴力量。他们科学有序参与防疫宣传教育、返乡排查治理、关卡人员管控、捐赠防疫物资、提供专业援助、下沉一线服务等活动,形成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有效防疫态势。
房县军店街村文明实践站站长、春雨义工协会会长杨小勇发动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战,从正月初一到现在,每天组织上百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义工协会秘书长张仁高顾不上在家照顾怀孕六个月的妻子,毅然加入到疫情防控战役中,每天晚上都是坚持到八点多才回家。小西关社区书记张良军亲自担任向阳花义工协会会长,他将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与社区“三官巡村”“五长治城”平台对接,严格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科学有序组织志愿者参与宣传引导、入户排查、卡口执勤、物品采购、心理疏导、环境卫生、消杀排污、矛盾调解等工作,使该社区成了无疫情发生的一方净土。大木厂镇东河村二组的裴太勇在中央办公厅机要交通局工作。春节回到家乡探亲,看到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主动向大木厂镇文明实践所递交请战书,志愿加入房县疫情防控战斗!
截止目前,房县参与疫情防控的志愿者人数达3000多人,临时申请加入一线的志愿者250多人,关卡执勤1000多人次,提供心理疏导200多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50多起,参与消杀工作300多次,接受社会各界志愿捐赠防疫物资价值高达上千万。
一批志愿岗,展现有为担当。宣传教育、返乡排查、卡点值守……每个防控要塞都是一个志愿岗,广大志愿者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危难之处显身手。
奏响防疫“交响乐”。面对疫情,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积极创新手段,广大志愿者将防疫防控知识送进千家万户,用老百姓听得懂、接地气的宣传方法,营造出全员参与、群防群控的浓厚氛围,奏响防疫最强音。姚坪乡白石村志愿者每天用“大喇叭摩托车”守护村民健康。军店镇志愿者将疫情防控编成敲锣宣传词,通俗易懂。疫情发生以来,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志愿者们利用大喇叭、摩托车、宣传车、敲锣打鼓、显示屏、过街红、宣布标语等多种形式,采取村建大群,组建小群,户建人群、亲友群和朋友群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累计发放、张贴《关于不要在春节期间走动拜年的倡议》《防控指挥部通告》等宣传资料1万余份,出动宣传车500余辆,通过微信群、手机短信发送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和措施200余条,同时利用村级喇叭、广播、流动音箱以及社区电子显示屏常态播放疫情防控常识,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筑牢防疫“防火墙”。全县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志愿者们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筑牢广大群众的健康“防火墙”。在主要路口、卡口,志愿者仔细的察看并登记往来的车辆信息和车上人员的证件,仔细询问车辆的来往路线、记录车上人员的实时体温数据,及时劝返外来人员和车辆。据统计,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志愿者协助辖区内高速公路、国省道、通村路、村组路等采用砌墙、砌驳岸、设置固定障碍物等多种方式设置卡口500多个,他们协助人员管控,严查擅自上路车辆,劝返随意走动的群众,用志愿者的“主动”换取群众的“不动”。为做好武汉返乡人员排查,“清理”群众身边潜在的风险工作,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动员近800名志愿者克服种种困难,通过电话宣传疫情防控政策,了解外出返乡人员身体状况,同时对广大群众送上新年祝福。志愿者们通过手机和座机,一遍一遍的拨打返乡人员电话,一次一次耐心的了解与问候,在短短一周内,志愿者共计拨打电话2万余个,排查武汉返乡人员近5000名,途径武汉返乡人员千余名。
保障防疫“补给线”。居家防控不能外出,购置生活用品成了一件麻烦事。房县城关镇小西关社区率先开展“订单”“送单”物资供应服务,社区志愿者担负起“代办员”责任,为群众提供“保姆式”代买代送点单服务,让“志愿者多跑腿,居民不出门”,平均每天为居民提供两卡车150多份价值4.5万余元的物品采购。随着疫情防控战的深入推进,全县各乡镇、村(社区)按照“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原则,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面推行生活物资集中代购代送模式。红塔镇桂坪村志愿者为村民代办采购生活用品,城关镇花宝社区志愿者为群众集中采购液化气并送气上门,大木厂镇志愿者这群众代购药店和生活用品,姚坪乡红庙村志愿者为村民运送消毒酒精等医疗物资,尹吉甫镇以村为单位组织志愿者为群众集中采购物资分户配送。……抗疫期间,志愿者为人民群众提供生活保障服务的事迹广为传诵。疫情无情,人间有爱,他们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打赢阻击疫情构筑强有力的“补给线”。
一曲奉献歌,彰显大爱情怀。“现在全乡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我虽然在外地,也想为自己家乡抗击疫情尽自己的一份力。”房县万峪河乡百米村志愿者李朝建在电话里要求向防疫捐款。李朝建在给县里捐款1万元后,又给乡里捐献5000元。这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家乡防疫志愿募捐的一个缩影。民营企业家柯阿奇发现夜以继日奋战在一线的执勤民警和医护工作人员只能吃泡面。他便从除夕开始,每天免费为值勤人员送餐。自防疫战打响以来,社会各界人士以捐款捐物、请战一线、送餐服务的方式积极支援家乡防疫。听涛书画院院长樊越通过个人社会渠道志愿向20个乡镇无偿捐献84消毒液2000瓶、过氧化氢消毒水1.5吨、一次性塑胶手套3000副、口罩1万个等防疫用品3万多元;大爱义工通过壹基金组织为我县募集口罩3万个、医用手套1万副、消毒水2吨、矿泉水等生活用品30件,价值达30多万元;餐饮协会会长刘世民为卡口执勤公职人员免费送餐;监利温氏有限公司向医院捐赠20万元,房县风云广告有限公司为全县无偿提供价值3万多元的宣传画和标语横幅,北京商会各企业捐赠防疫资金共计50多万;退伍军人、老党员汪祖勋个人捐赠1000个口罩和500元钱;全县各单位纷纷向村镇捐赠防疫物资和资金……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和企业纷纷加入到志愿捐赠大军中来,彰显了危难时刻房县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大爱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