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石冰一 报道:面对当前疫情,房县农经中心查实情、出实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脫贫攻坚、春耕生产、复工复产工作。截止目前,房县50家余家合作社、15家农场已全面复工复产。
一是及时宣传政策。自疫情发生以来,为让经营主体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了解疫情防控知识,搞好生产与防控,县农经服务中心积极对省市县关政策通过QQ、微信的方式在房县农民合作社群、县级以上示范社、示范农场群、县农经工作群里进行了转发宣传。对省市县在疫情期间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关发展的支持政策进行宣传。政策宣传不走样,宣传做到每天循环,确保个经营实体能看到政策。
二是开展调研。一是实地调研,县农经中心主任方诗良在疫情期间,亲自带队深入一线,先后到房县嘉禾种植专业合作社、房县亳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武当原生态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地进行了调研,主要了解合作社及农场疫情期间生产经营情况,下一步复工复产工作,当前面临的困难及问题。二是通过网上QQ工作群及时收集整理合作社、农场工作反映的问题,对合作社、农场的资金需求进行一天一汇总,复工复产情况一天一上报。
三是有序组织复工复产。房县高度重视复工复产工作,以下《关于分区分级分类分时有序推进企业复 工复产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防发[2020]36号)、《关于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指导意见》(防办发【2020】34号)文件及《房县人民政府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巩固脱贫成果的十条意见》,县农经中心结合全县疫情防控风险的高低,积极组织实施,逐步指导合作社、农场开展复工复产,把农业风险也降到最低。在县内能解决的,尽力协助解决。多方组织用工,对县内的本地员工召疫情低风险镇村熟练工、技术人员,通过报送审核后,发放通行证。如房县胜利农机专业合作社于2月20复工,上岗20余人,其中贫困户6人,不能出外务工就近择业12人。合作社复工后,一是全力做好育苗基地建设,现投入13个人,培制育苗营养土、搭大棚膜、平整秧床、排沟等育苗前期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育苗基地面积14000余平米,届时育秧能满足5000余亩面积,目前已接受订单面积3000亩。二是开展跨区域服务。合作社在防控指挥部开了电子通行证,定车、定人、定线路,两点一线作业。目前已陆续在中坝、化龙、红塔、万峪、大木等乡镇开展服务,有烟地、茶园建设等,作业面积4000余亩。三是防控不放松,所有人员上岗每天测体温、戴口罩,人员作业分离,上下班错峰。
四是引导合作社转变销售模式。农经中心通过值守小区购买服务工作的实际体会,积极给经营主体支招。以电话及短信方式提醒与日常生活相关的4家生产合作社换思路,改策略,转经营模式。以房县金地园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在销售环节上,合作社配送人员5人,主要与超市及小区配送。超市直供配送定点有大润发、京东、房陵味道电商平台、寿康;通过陵玲生鲜小程序配送小区有唐城、诗源华府、暖心居、纯水岸、滨湖国际、锦绣名苑。合作社在复工复产后,积极探索了疫情下的生产、销售模式,改变传统销售,为合作社发展寻找生机!该合作社于3月12日全部复工,复工后上岗工人30人,目前主要生产区分为养殖区、种植区、电商配送,合作社生产的蔬菜推向市场8000斤,产值在20万元左右,合作社就近解决了化龙镇桃园村周边的农户及不能出省务工20余人就业问题。
五是助力扶贫。县农经中心积极引导合作社复工复产的同时,让合作社要主动作为,当好扶贫路上的带头羊。如房县武当原生态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自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在保生产保供应,未停止生产。目前养殖厂人员15人全部在岗,日产鸡蛋80000枚,在复工复产后,产品销售到襄凡、河南、竹山、竹溪、十堰及县内的几大超市,近3个月的销售额预计在150万元左右。现在合作社已与白鹤镇、野人谷镇对接,将向2个乡镇提供十几万只鸡苗投向农户,在扶贫路上再尽一把力。
六是抓生产献爱心。房县农经中心在大疫当前的情况下,一边积极组织经营主体生产,一边宣传献爱心捐款捐物的活动。房县嘉禾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发挥社会主体责任,在大疫当前情况下,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生产,同时奉献爱心。理事长陈梦说:有国才有家,我们合作社向慈善总会捐20000元,我个人捐款5000元,钱不多,只能说贡献一点个人的力量,也为国家做一点小事,这是微不足道的!该合作社于 2月11号复工,每天上岗14人,生产八小时,一天可生产大米30吨 。目前为止,累计产成品米600吨,已投向市场保疫情供应500吨。产品在生产中保证产品质量和品质,未加价,主要向城区超市及小区配送。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合作社产能继续加大,产品已销往十堰、竹山、竹溪等地。在春耕春种,合作社2020年拟发展种植基地1000亩,已在征求农户意见,疫情解控后再签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