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窑淮镇东沟村谢家洼野茶山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饶琼琼 报道:“这里的几片山坡都有茶树分布着,总面积有两三百亩。”4月12日,湖北诗源茶旅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明指着谢家洼告诉记者,今年,我们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发展模式,将这些野茶树“变废为宝”,产出的明前茶每斤能卖不少钱。
茶嫂们在采茶
“人间四月芳菲尽 深山杜鹃始盛开”,沿着曲折的山间公路,笔者来到了房县窑淮镇东沟村谢家洼,放眼望去或是齐人高的灌木丛,或是茂密的树林。而仔细观察则可以发现,丛林间赫然是一片片、一丛丛的茶树,茶树间有人影晃动,正是茶嫂们在采茶。
清明前后,正是采摘茶叶的黄金时间,请来的茶嫂们分散在茶树林里,指尖翻飞间就是一把茶叶嫩尖。湖北诗源旅文化有限公司每天按时把采摘的鲜叶收购后返厂进行茶叶加工。
野茶树焕发了新生,村民的收入也实打实有增长。“每到采茶季我就当起了‘茶农’,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今年58岁的张嫂一边说着,一边双手不停摘茶叶尖。目前,她和其他30余名留守村民在此务工,每天能收入近两百元。
据老人们讲,房县窑淮镇东沟村谢家洼的这些茶树多数种植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已有50到60年的树龄了。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70年代开始,这里的茶树就无人管理,一直自生自灭到现在。
茶厂负责人饶琼琼介绍说,湖北诗源茶旅文化有限公司把谢家洼这些“野茶”流转了过来后,请来技术专家,引进先进技术,将这里的野茶树产出的茶叶改良研发,加工出优质的绿茶。去年茶厂建成,今年可产成品茶叶3千斤,其中优质绿茶1千斤左右。
湖北诗源茶旅文化有限公司 孙明
“房县窑淮镇东沟村优良的生态和老茶树生长的原生态环境,非常适合高端优质绿茶的生产。”孙明告诉记者,老茶树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就连茶树林与花梨树、松树、香樟等树木共生的局面都未加改变,这种因地制宜、在原生态环境中产出的茶叶品质有保障,在中高端市场中很受欢迎。下一步除春茶外还将进行夏茶的采摘加工,通过公司带动集体经济发展,让更多老茶树变成“绿宝”,助推广大群众增收。
野茶炮制
据了解,湖北诗源茶旅文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4月,位于十堰市房县窑淮镇铺沟村。公司投资建设房县诗源茶旅文化项目,目前已投资建设聚福堂茶庄一座,流转茶庄周边撂荒茶园1000余亩,已初步和华中农业大学黄友谊博士团队达成为其3年的技术指导协议和陕西楷莱创意设计全案策划团队达成3年的策划包装协议。茶庄建成后,将分为房陵高山野茶加工中心、房陵高山品牌运营中心、休闲度假接待中心三大主体业务板块。三大业务板块分工协作、互相引流,以品牌孵化战略为先导,从而激发农民生产、瞄准市场供需、打造技术优势、带活区域经济。用品牌+茶园+合作社+农民+包装+农副产品+旅游等“品牌+”的方式,最终将房县窑淮镇茶旅文化项目打造成鄂陕茶叶文化长廊上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