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日报)通讯员 杨宗刚 报道:近年来,我市聚焦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搭建宣传平台,多维度、立体化开展宣传,实现脱贫攻坚工作理论宣传、典型宣传、新闻宣传、文艺宣传同频共振,营造了浓厚的决战决胜舆论氛围。
抓牢理论宣传,提高政治站位。组织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列入 《全市各级党委 (党组)中心组2020年专题重点内容学习安排》,指导各地党委(党组)中心组认真组织学习,切实加强理论武装,并要求各地各单位4月份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市委宣传部还对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今年以来开展脱贫攻坚专题学习情况进行通报,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四级书记一起抓,党政主要负责人齐负责,全市上下齐动员,切实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
抓实典型宣传,讲好脱贫故事。及时发掘脱贫攻坚典型,结合道德模范、中国好人、荆楚楷模、最美人物、最美家庭评选,各地重点挖掘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脱贫致富典型,深入挖掘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过程中涌现出的心系群众、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一线扶贫干部,深入挖掘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兴办龙头企业、扶贫车间、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带贫益贫的典型事迹。从4月份起,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每天推出一个脱贫攻坚典型,市属媒体对重大典型跟踪报道,并逐层向上级媒体推送,年底对典型进行评选,系统讲好扶贫故事。目前,茅箭区带着父母一同驻村的第一书记林青海,房县土城镇土城村酿造黄酒从贫困户变成产业大户的瞿万江,竹溪县兵营镇麻湾村带动67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悦佳养殖合作社等200多个群众身边的脱贫攻坚典型事迹陆续在媒体刊播,得到了广泛认可。我市还把全国扶贫先进个人翁新强、中国好人金梅、党的十九大代表魏登殿等一批脱贫攻坚典型的先进事迹纳入基层宣讲的重点内容,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感化群众,凝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抓好新闻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市县主流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统一开设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脱贫路上的故事”“扶贫印记”等专栏专题,集中推出系列有影响的宣传报道,系统反映全市上下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举措,深入宣传全市克服疫情影响,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成效。集中宣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故事和扶贫工作队员的帮扶故事。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媒体平台共开设专栏专题80多个,每天刊播相关稿件200多条次。在抓好内宣的同时,我市还精心策划选题,认真总结全市的脱贫攻坚成效,及时加强与中央及省级主要媒体的联系,并把各地扶贫宣传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强化措施,形成合力,全方位、多角度对外展示十堰脱贫攻坚成果。《湖北十堰:扶贫车间复工,村民家门口挣钱》《十堰高铁通车,助村脱贫》《湖北十堰:800余家扶贫车间全面复工》等一大批稿件先后在中央电视台 《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刊(播)发。今年以来,全市在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及平台刊发脱贫攻坚稿件307条,全方位展现全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务实举措、积极作为和强大决心。
抓活文艺宣传,凝聚精神力量。把文艺扶贫扶志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市、县两级政府鼓励文艺院团创作优秀扶贫题材作品,全市创作的文艺作品精彩纷呈。山二黄戏 《幸福找上门》、动画片 《丹丹说扶贫》、网络电影 《艾叶青青》、戏剧 《月映山乡》等一批接地气、暖民心、鼓士气、聚力量的作品,或艺术再现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为扶贫事业呕心沥血的为民情怀,或生动讲述贫困户斩断穷根的艰辛和欢乐。丹江口市精准扶贫原创音乐专辑 《说说咱村的那些事儿》正式出版发行,该专辑是我省唯一入选中国文联 “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的项目。目前,市文联正在征集全市精准扶贫题材文学、书画、摄影作品,下半年将编辑出版全景式展现全市扶贫工作的大型纪实专辑 《扶贫》。疫情防控结束后,全市专业文艺院团将把大型原创郧剧现代戏 《黄连花开》等一批以脱贫攻坚及党风廉政建设为题材的文艺节目,送到农村贫困地区,开展惠民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