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故事】 沈剑奎:小小安全扣 “扣”出脱贫路

2020-05-26 08:27  

房县新闻网讯 记者 代世旭 报道:沈剑奎是尹吉甫镇珠藏洞村的精准扶贫户,2018年,他充分利用在深圳打工时掌握的市场信息,返乡开办五金扶贫车间。一年多来,扶贫车间运转有序,他不仅自已全家脱了贫,还带动了包括贫困户在内的五十多名群众就业增收。



沈剑奎的悦翔五金扶贫车间座落在尹吉甫镇集镇上,这个车间厂房由镇政府投资兴建,他每年只需交纳租金,就可以在此生产。见到沈剑奎的时候,他刚刚把四月份的工资公示到车间外的黑板上。



沈剑奎介绍说:“这是我们四月份的工资表,最高工资5183元,最低工资是1800多块钱,上个月总工资是十四万九千多,全厂工人工资。”

2015年以前,沈剑奎一直在外地打工,先后在深圳的制衣厂做过工人,担任过驾驶员。当年,由于父亲年老体弱,母亲患有脑梗,他家里被评为贫困户。长期在外漂泊,沈剑奎一直有回到家乡创业的想法。2017年,在打工过程中,他发现公司楼下一个生产安全保险扣的小五金厂生意很好,产品不愁市场。经过与该厂负责人多次沟通,他觉得这是一个很适合在家乡发展的项目。

沈剑奎说:“当时对这个安全保险扣还比较感兴趣,主要是了解到它有长年的订单,它主要用在海上渔船渔网上的挂钩。”

生产安全保险扣制作流程相对简单,并且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经过深入的考察,2018年,沈剑奎决定回乡办一家小型五金扶贫车间。对于他的想法,尹吉甫镇党委政府很支持,村干部帮他担保贷款20万元,加上自筹的10余万元资金,沈剑奎添置了机械设备。当年国庆节,五金扶贫车间正式开工生产。

当时,车间里只有12个人,其中精准扶贫户有6人。



生产安全保险扣从前到后总共有七道工序,从锯长料、切短截、打眼、装配到验收、包装,每个工序都可以接纳本地的村民。最开始的三个月,沈剑奎对工人们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技术标准,逐步由一个新手变成一名熟练工。

沈剑奎说:“2019年,工厂总共生产了800万只钩(安全扣),光发工资就发了100多万。”

由于家门口有了扶贫车间,技术含量也不高。许多周边的村民来到这里就业。成为一名熟练工人以后,工资实现按件计资。

沈剑奎 介绍说:“工人月工资大约在3000块钱左右,高一点的4000多块钱,低一点儿的2000多块钱,平均3000块钱左右。”



记者采访的当天,在这里打工的工人们领到了上个月的工资,每个人都很高兴。

尹吉甫镇沈家湾村村民张秀芳说:“上个月挣了3100多,工资照月都发,从不拖工人工资;在这里打工家也照顾了,钱也挣了。”

尹吉甫镇珠藏洞村村民柳玉琴说:“家里也照顾了,钱也挣了,我上个月只做了十一天,挣了一千一百多块钱。”

不仅是本村村民,相邻的保康县的村民也来到这里打工。沈金莲的家在保康县过渡湾镇,她在这里打工一年多了,四月份的工资是工人们中最高的。



沈金莲说:“我上个月挣了5183元,高兴非常高兴。 今年把挣的钱存起来,我儿子还没结婚,接儿媳妇的时候用。”

2018年,沈剑奎全家脱贫。他告诉记者,今后一定要把扶贫车间经营好管理好,让自已的事业发展的同时,带动更多的乡亲们就近增收。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