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刘林 报道:5月25日,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和省省扶贫办组织召开全省产业扶贫暨问题整改工作推进视频会。副县长丁选清代表房县在分会场通过视频会议方式作典型交流发言。房县是会上交流经验的4个单位之一(麻城市、房县、南漳县和枝江市),省扶贫办和省农业农村厅对房县产业扶贫典型做法给予高度肯定。
房县集老区、苏区、山区、库区、生态功能区于一体,是国家贫困县、全省深度贫困县。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近年来,房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突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主体、企业带动”,因村因户发展烟叶、食用菌、中药材、茶叶、山羊、林果等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着力构建利益联接机制,牢牢将贫困户固化在产业链上,带动了3.6万户、11.8万人增收脱贫,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劳动有收入”的目标。
培植经营主体,打造利益联结引擎。按照每村一个主导产业、每户一个增收门路、每个市场主体带动一批贫困户的思路,扶持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实现龙头和农户资源互补、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目前全县共培植规上龙头企业3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21家、家庭农场267家、专业大户1676家、扶贫车间174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比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每个产业都有龙头引领,每个村都有1-2家合作社带动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紧盯产业类别,完善利益联接机制。大力推广推广食用菌“园区+”、中药材“租金+薪金+股金”、养羊“四包”、茶叶“租包结合”、魔芋“投种还种”、黄酒“统分经营”、养蜂“直通车”、能人大户和市场主体“双带”等产业扶贫“八大”模式,把贫困户固化在产业链上,带动贫困户增收。积极推广“五方协作”(政府+市场主体+银行+贫困户+保险)、“四金联结”(股金+租金+薪金+保险金)模式,探索资产收益扶贫,用足用活产业奖补、市场主体奖扶政策、产业保险扶贫政策,构建政府支持企业、企业发展产业、产业联结贫困群众的产业扶贫新格局。通过深化和完善产业扶贫模式,构建利益联接机制,有力推进了脱贫进程。
强化政策扶持,激发利益联结活力。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采取送种子、送苗子、送崽子、发单子等“四子”方式,制定“2111”、“1111”产业奖补政策,着力化解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累计统筹财政扶贫专项资金4.6亿元用于产业到户扶持、市场主体奖扶和产业基地建设等项工作。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大力推广“小微贷”模式,县财政投入5000万元小额扶贫贷款担保金,对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提供“1-2年期,免担保、免抵押、全贴息”的扶贫小额贷款,累计向2.64万户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6.8亿元。县财政每年投入360万元,设立农业特色产业保险基金,对贫困户发展山羊、生猪、肉牛、袋料食用菌、魔芋、露地蔬菜、烟叶7类产业免费购买保险,降低贫困户产业发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