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付饶 报道:6月仲夏,走进军店镇向家湾村,易沟河两岸铺满绿油油的中药材,宽阔的柏油路贯通全村,一栋栋整齐的搬迁小区在细雨的梳洗下显得格外漂亮。
“郑书记才来一年,我们村就发生了看得见的大变化,感谢镇党委为我们派来了一名好干部!”提起向家湾村党总支书记郑伟,该村党员群众都纷纷表示赞许。
2019年初,向家湾村面临班子弱、队伍弱等问题,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信访矛盾居高不下,群众满意度较低。时任军店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的郑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他多次向镇党委申请到向家湾村任支部书记。经过慎重考虑,军店镇党委最终批准了郑伟的请求。
上任伊始,村上不少老同志都在质疑:面对成堆的问题和困难,这个三十出头的“娃娃书记”对付得了吗?在一片质疑声中,郑伟很快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向家湾村最终实现了华丽蝶变:村集体经济突破10万元,贫困发生率降低至0.004%,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跻身全镇第二……一串串闪亮成绩的背后,见证着一名新时代年轻基层干部不负韶华、逐梦前行的光辉历程。
向家湾村农户获得产业基地务工薪金
带头接最烫手的山芋,蹚出一条产业兴旺之路。
“在中药材基地打工,一天收入70元,干了50多天,今年脱贫不成问题了!”领到4000多元务工薪金,贫困户杨大爷笑得合不拢嘴。让杨大爷实现稳定脱贫的,正是向家湾村白芨产业基地。在易沟河两岸,放眼望去,一畦畦翠绿的秧苗郁郁葱葱,白芨、牡丹、金银花等中药材竞相生长。就在一年多前,这里不少地方还是长满野草的荒滩。
“这个年轻的书记有魄力,也有毅力。看到他大热天戴着草帽,满腿蹚着泥,一户户协调土地流转,我就知道在这里投资肯定能成。”说起在向家湾兴办产业基地的缘由,企业老板最看重的就是郑伟所营造的良好创业环境。
为带动群众有效增收,摆脱“空壳村”的帽子,郑伟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在规划建设中药材产业片区时,很多人劝他不要接这个“烫手山芋”。因为,想要建成产业基地,就必须引进市场主体,协调土地流转相关事项,并配套所需基础设施,这一系列工作环环相扣、难度极大,以往不乏失败的先例。面对重重考验,郑伟选择了迎难而上。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向家湾村先后引进3家有信誉、有实力的市场主体,一期引进投资1200万元,发展白芨种植1200亩,带动322户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基地务工实现稳定增收。
为激发党员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郑伟还带头创办了方家畈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已养殖种兔650只,年孵化幼兔5万只,精准链接贫困户149户。在他的推动下,向家湾村共发展专业合作社6家,建成中药材、蔬菜等产业基地近2000亩,基本实现“山上山下,种满养满”的目标。
郑伟带领村干部寻找备用水源
带头啃最硬的骨头,编制密实的民生网络。
2019年7月,受长期干旱天气影响,向家湾村部分区域出现停水现象,不少群众通过网络表达不满情绪。得知这一情况后,郑伟立即带领村“两委”干部,顶着酷热的日头,翻山越岭寻找备用水源,规划供水管道路线,筹建饮用水水窖……短短几天时间,群众都吃上了清澈干净的山泉水,郑伟却因为中暑病倒了,起初指责干部不作为的村民纷纷向他表示歉意。“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以后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大家可以随时打电话联系我。”郑伟诚恳地说。
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解决好,这是郑伟一直坚持的工作信念。为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郑伟围绕向家湾村基础设施存在的薄弱短板,列出问题清单,制定解决方案,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过硬作风逐项抓好落实。安全饮水工程、通村黑色化路、生态河堤、群众文化广场、小区亮化项目……在他的带领下,困扰村民多年的“老大难”问题一项项得到解决,向家湾村的发展条件得到质的改善,该村信访发生率也大幅下降。
向家湾村村干部帮助独居老人搬运柴火
带头挑最重的担子,打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班子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强化和提升治理能力,建强基层党组织,这是镇党委对郑伟的殷切嘱托,也是交给他的一副重担。上任一年多来,郑伟始终狠抓基层党建,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过去的一个软弱涣散支部锻造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如何解决班子弱、队伍弱的问题?郑伟首先从整顿工作作风着手,建立完善村干部包片包组责任制、值班带班制度、代办服务制度,让每名“两委”成员知责明责、履职尽责。在每月的支部主体党日活动中,他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党员教育,让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宗旨意识,树牢群众观念。遇到重大事项,他坚持民主决策,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及时做好信息公开,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郑书记凡事都扑在前面,他要求我们做到的,自己也一定能做到,村‘两委’干部对他都很信赖。”在郑伟的带领下,向家湾村党员群众紧紧凝聚到一起,班子内部十分团结,干部的作风和素质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向家湾村产业基地吸纳大批群众务工增收
“农村是干事创业的热土,我将始终牢记初心,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服务群众、成就理想,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对于今后的工作,郑伟踌躇满志、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