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收眼底 百姓忧乐上心头 ―城关镇探索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纪实

2020-07-09 10:44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柯勇  余小娟 报道:为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治理能力,夯实发展根基,近年来,城关镇坚持党建引领、共建共享、以人为本,从“共建”入手,从“共享”落脚,积极探索以“三官(镇官、警官、村官)+五长(河长、街长、警长、党小组长、户院长)”治理路径,将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同步推进,通过党建领航拧成了“一股绳”、移风易俗燃起了“一堆火”、产业发展打开了“一扇窗”激活了基层服务的“神经末梢”。

党建领航拧成了“一股绳”

“陈阿姨,您那个降血压的药这个月领到了吧,血压有没有降一点”“大叔,这个电动车放在这里充电不太安全,您看这里过往的行人也挺多的………”。7月6日一大早,在城关镇小西关社区祥安小区,党小组长马桂云正挨家挨户询问关切居民近来生活情况,排查有无安全隐患。

城关镇把城市党建与基层治理纳入党的建设重要内容,健全“镇党委―社区大党委(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纵向到底”的党组织架构,不断提升党组织体系能力。及时成立、调整、充实成立城关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城关镇关于推行“三官”巡村“五长”治城工作实施方案》、《城关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施方案》、《城关镇城市党建规范化建设以奖代补实施方案》、《城关镇基层党建工作要点》等政策性文件,明确社区(村)建设和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实行镇党委班子挂点社区(村)工作制度;按照“定人、定责、定点、定时、定量”原则,全镇选齐配强镇官48人、村官141人、警官36人、河长34人、街长132人、警长22人、党小组长111人、楼栋长及户院长711人,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挂牌作战,使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显著提升。

疫情期间,“三官五长”成为疫情防控的主力军,基层抗疫一线处处都有他们逆行而上、冲锋陷阵的身影。“三官”坚守岗位,积极应对,“五长”主动担当,积极作为。通过力量整合,“三官五长”由原来的“巡治”管理员就地转变为抗疫先锋队。全镇划分143个网格,细分543个楼栋、526个户院,“三官五长”根据职责分工、包干区域对号入座、即时行动,进社区(村)入户进行防疫知识宣传、卡口值守、重点人员摸排工作,开展“敲门行动”4次,走访全镇3万多户,全员普查16万人次,实现走访摸排全覆盖。

移风易俗燃起了“一堆火”

  “通过参与社区建设,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了,小区环境更美了,邻里关系也更亲近了”。7月7日,小西关社区“向阳花”志愿者巡逻队队员李金莲说。

不久前,北关社区居民刘某去世,刘某儿女众多,家庭条件不错,如果按照以往的惯例肯定要大操大办。北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三官五长”)上门与刘某子女沟通,其子女表示支持移风易俗,做到了丧事一切从简。刘某子女为父亲简办丧事一事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

 常言道,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城关镇社区(村)党组织把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融入到社会治理当中,不断激发城乡治理新动能,从而增强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建立健全社区(村)居民议事制度、设立社区(村)居民理事会监督制度等措施,有效激发广大居民主人翁意识;采用“理论+身边故事”“理论+衣食住行”“理论+文艺表演”“理论+农业科技”等接地气的形式,推进理论宣讲多元化传播,真正把文明“送”到百姓门口,“种”到群众心头;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引导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制定“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俭持家习惯、勤奋劳动习惯”标准,户户发放倡议书,引领群众“美环境、除陋习、树新风”;坚持开展十星级农户评比,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推进文化大院建设,健全文化广场、文化娱乐室、多功能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建成标准化社区(村)级卫生室和居家养老中心,满足社区(村)居民基本医疗和文体活动需求;制定村规民约,大力弘扬文明新风尚,同时加强法治建设,深化“三官五长”服务进村活动,把法律服务送到家门口,引导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生态。目前,全镇志愿者达5000余人,开展政策理论法制宣讲、人居环境治理、孝老爱亲、关爱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次,服务群众达6万余人次。其中疫情期间志愿者参与人数达到2500余人。

产业发展打开了“一扇窗”

   “多亏了镇驻点干部(镇官)村干部(村官)和户院长到我家里来宣传各项产业扶持政策,积极鼓励支持我发展产业,我家的樱桃树才变成‘致富树’,今年我又扩种了200棵樱桃树。”7月8日,在城关镇八里村,贫困户冯茂平高兴说道。

近年来,城关镇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及地理条件优势,通过“培植示范户、确定示范村、多渠道扶持、保姆式服务”等措施,产业由“一枝独秀”发展为“百花齐放”新格局。以培植发展樱桃、黄酒产业为主,种植鲜桃、葡萄、西瓜、盆景等产业为辅,积极探索“三产业融合互动”扶贫新模式。以旅游发展为路径,整合贫困户群体产业,开展集观光、采摘、吃住、娱购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建设,逐步打造春赏花、夏摘果、秋观景、冬看雪的“四季观光”休憩带。以现代“农庄”形式发展花卉、药材产业,提高农产品效益,形成以休闲、度假、养生为特色的旅游服务产业集群。利用现有区位优势,发展电商仓储物流、商务酒店、田园综合体等实体经济,培育一批“有看头、有玩头、有吃头、有说头、有买头”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2015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三届樱桃花节和六届樱桃采摘节,累计吸引游客20万人次,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带动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增收。截至目前,全镇累计栽植樱桃达万亩,发展黄酒作坊2000多家、农民合作社106家、农家民宿80多家,带动全镇30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