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推行精神文明建设"细胞"工程 兴富民产业建美丽乡村

2020-07-17 08:53  

房县新闻网讯 记者 代世旭 付婧奕 报道:7月13日,笔者在房县五台乡红场村看到,村里正在实施河道治理工程,工程机械轰鸣,工人加紧施工。村党支部书记刘磊告诉笔者,河道治理工程两个月后将全面完工。河道治理完成后,将有效保护沿线500多亩耕地,同时配套建设道路,将有效解决村民出行难题。

红场村位于五台乡南部3公里,全村面积21.61平方公里,下辖3个村民小组,有村民348户、1114人,是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村。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党支部一班人紧密结合实际,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力谋划脱贫致富产业,实施精神文明建设 “细胞”工程,让昔日落后的山村发生巨大变化。2018年,红场村实现整村脱贫出列的目标。

过去,红场村产业基础薄弱。2016年以来,该村发挥山场资源优势,成立七叶树、生猪养殖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抱团发展。同时,以正木苗木公司为依托建设扶贫车间,促进村民就近就业。目前,全村初步形成以生猪、蓝莓、中药材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中,发展白芨120多亩、七叶树1700多亩。

为了确保村民稳定增收,该村推行“基地+支部+合作社”模式,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建设产业基地,村民既可以拿到每亩土地每年500元的流转费,还能在基地务工获得薪金,户均年增收达到2000多元。

村两委还想方设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根据当前生猪市场前景好的情况,该村采取 “企业+村集体+合作社”三方合作的方式,入股武当农夫猪场,获得长期收益。目前,猪场养殖规模达到1000头,预计今年村集体可增收3万元。

过去,村民们居住分散,绝大多数贫困户住的是土坯房。2018年,红场村集中搬迁安置小区建成,村里的易地扶贫搬迁户都搬进集中安置小区。

搬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更要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村党支部一班人结合实际,实施精神文明建设 “细胞”工程,每年都开展 “好婆婆” “好儿媳” “好妯娌” “十佳文明户” “环境卫生”等评选活动,对获奖家庭及个人给予精神、物质奖励并实行动态管理,促进乡风文明。同时,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的作用,引导村民投身到扶贫帮困、卫生保洁等事务中,全力建设美丽乡村。

如今,漫步在红场村,蓝天之下,群山之中,一栋栋新房静静伫立,一个个产业基地生机勃勃,笑容浮现在村民们脸上。

“我们的目标是把红场村建设成五台乡的明星村,乃至全县的明星村。”谈到红场村未来的规划,刘磊信心十足。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