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窦联海:身残志坚战贫困

2020-07-31 08:45  

在房县姚坪乡平沟村,人们总会看到一名男子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奔走在田间地头、忙碌在茶叶基地里。他叫窦联海,今年49岁。20多年前的一次意外,使他的右腿受伤,造成终身残疾。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幸,窦联海放下伤心失落,靠着不服输的勇气,顽强战胜一个个困难,让全家逐渐摆脱贫困。

1996年,25岁的窦联海为了改变家里的贫困状况,和同村人一起到河北省张家口市一家煤矿打工。当时,年轻气盛的窦联海满怀斗志,相信凭借自己的辛勤付出,一定会改变贫困的生活面貌。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地下采煤过程中,矿井出现塌方,窦连海被矿石砸中,腰部以下没有了知觉。窦连海被送进医院后虽经全力抢救,但仍没有挽救回右腿,年纪轻轻就成为肢体残疾人。

“当时我住了一个多月医院,回家后又在床上躺了一年,能下地走路时腿仍然没有劲,走路一瘸一拐。”窦联海回忆说,出事那年,他刚刚结婚成家,与父母分家独立生活,遭遇如此不幸,感觉前途迷茫。

窦联海受伤后,妻子对他不离不弃,默默挑起家庭重担。妻子面对挫折的勇敢坚毅,让窦联海十分感动,他渐渐恢复了生活信心。

1998年,窦联海和妻子开始种植黄姜。“第一年我们种了2亩黄姜,我经常带着椅子到地里帮忙扯草,最后收成不错,除去成本纯收入2000多元。”窦联海告诉笔者,两千块钱当时对他们家来说,是一大笔收入,这让他信心倍增,决定继续种植黄姜。

1999年,除了自己家的3亩地以外,窦联海又租了5亩地种植黄姜。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年黄姜市场价格一路直下,他的致富梦变成美丽的肥皂泡。

穷则思变,种黄姜不行,窦联海决定发展别的产业。他听别人介绍说,当地土壤适合种植金丝大枣,便决定尝试一下。于是,窦联海和妻子种了两亩多的金丝大枣。第三年,枣树挂果了,可丰收的大枣找不到销路,窦联海眼睁睁地看着成熟的大枣掉落树下。

尽管屡经挫折,但窦联海一直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他看着忙碌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始终默默鼓励自已,要坚强面对挫折。然而,2012年这个贫困的家庭再次遭遇不幸,让他差点失去生活的勇气。这一年农历正月,妻子上山干活时不慎坠下山崖,因伤势过重失去宝贵的生命,年仅33岁。

“妻子去世后,我心里十分难过,整天无精打采。孩子都还小,老大12岁,小的才6岁。”窦联海对笔者说。

2015年,窦联海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让窦联海重新鼓起生活信心。他在扶贫干部的引导下种了两亩茶园,不仅认真学习种茶技术,还学会一手高超的炒茶技艺,成为村里有名的制茶师傅。如今,村里的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都要请他动手炒茶。

窦联海对笔者说:“炒茶一天收入500多元,一年一般工作40天左右,一年可收入2万多元。”

2018年,窦联海全家搬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2019年7月,在扶贫干部的推荐下,窦联海又谋到新的工作岗位,到河北一家铁矿开绞车,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元。这一年,他家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如今,窦联海的女儿在武汉上大学,儿子读初二,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回顾生活的起起伏伏,他感慨万千。“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不低头,咬着牙向前走,生活就有希望。”他对笔者说。

姚坪乡平沟村党支部书记唐瑞功说:“窦联海身残志坚,靠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给全村人作出了榜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