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姚坪乡:用法治开启乡村治理新航程

2020-08-27 10:08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钞美美 报道: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地方长治久安,决定人心向背。房县姚坪乡党委政府强力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一切”的初心,掀起了浓厚的平安法治教育氛围,引导群众树立自觉守法的思想意识,养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和能力,探索出覆盖乡村的信访维稳、平安法治建设“四大员”工作模式,该乡民生福祉日益增进,干群关系日益融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巨大进步,走出了一条偏远山区乡镇特色的乡村法治治理之路。

一、用好民情信息员,下好信访化解“先手棋”

信访诉求无门处理、无人应答,是导致非访、越级访的直接原因,姚坪乡党委政府坚信“听风就是雨”,大力借助群众力量,发动群众优势,在经费极度短缺的情况下村村聘请民情信息员,每天利用劳作间隙,深入邻里主动关怀,收集群众各类诉求,每天定时向乡综治办上报当天收集民情,乡综治办逐一研判、分类建档、统筹协调、部署落实,要求处理专班第一时间电话联络当事人,并按当事人居住区域乡内的第2天、乡外市内的3天内、省外的7天内必须见人见事,详细了解情况,明确告知当事人初步处理意见和办结时限,让有诉求的群众只跑一次腿,做到有处可诉、有人处理,及时有效回应了群众诉求,确保各类信访苗头发现的早、化解的快、稳控的住。

(姚坪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晓虎到县城带案下访)

二、做好群众“裁判员”,打好矛盾调解“主动仗”

为破除群众“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思想,减少上访群众及信访办人力、物力、财力支出,姚坪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原则,主要领导坚持定期接访、带案下访、主动约访,下访过程中利用院落会、户院会开展普法教育,引导群众按程序阳光信访。面对群众的信访诉求,调解员尤为关键,为增强调解专员化解信访矛盾能力,姚坪乡党委政府定期邀请县乡调解专家到乡到村开展业务培训工作,使乡村调解员知法懂法、依法调解,依托党建主题党日活动,开展调解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调解员思想素养,调解过程做到守规守距、公道正派。

三、当好乡村指战员,祭出乡村治理“组合拳”

能不能合理、高效解决信访问题,关键在干部作风,姚坪乡党委政府针对部分干部对信访工作熟视无睹、束手无策等现象,乡党委主要领导先后四次组织召开信访工作专题会议,剖析研判信访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梳理“解剖麻雀”,清醒地认识到在乡村两级干部中普遍存在的“蒙”、“压”、“推”、“拖”、“撑”等现象,这既是思想僵化、观念滞后的外在体现,更是作风漂浮、能力不足的内在诱因,为彻底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姚坪乡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了《姚坪乡干部作风建设“十个严禁”和“十个一律”》、《姚坪乡信访工作责任制》和《姚坪乡关于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全面开展信访矛盾包案化解攻坚活动方案》,姚坪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齐上阵,构筑起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全乡信访工作负总责,驻村干部对本村信访工作负领导责任,村支部书记负直接责任的信访工作责任体系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

(乡党委副书记李儒军远赴深圳调查处理群众信访诉求)

四、争做群众勤务员,树立为民尽责“风向标”

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干群关系十分重要,俗言道“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村支部书记是村级的领头雁,驻村干部、帮扶工作队和党员群众代表就是村级团队智囊团,一个村治理是否有效?生产是否发展?生活是否富裕?村级战斗团队是核心,姚坪乡根据村级实情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同时,因村制宜配强驻村领导和帮扶工作队,形成村级作战指挥室,与时俱进,变“管”为“服务”,村级项目建设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主动邀请党员群众参与进来,程序公开透明,群众信服度就高,村民怨气就减少了,偏见谣言就更少了!                

法治是乡村持续稳定永恒的法宝,作为偏远贫困山区乡镇的房县姚坪乡将进一步织密筑牢平安法治建设“安全网”,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乡,为全面谱写全乡党建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坚实的基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