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王峻皓 报道: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房县建立“乡镇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协同机制,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干部“双报到、双报告”,确保在职党员干部下沉常态化、服务常态化。
领导带动,确保下沉常态化。该县印发《关于建立县四家班子领导和副县级干部下沉社区联系点的通知》,39名县四家班子领导和副县级干部以身作则,下沉小区报到服务。123个县直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带头下沉报到。县委组织部将下沉社区工作作为党建责任制考核、党员评议等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在干部考察时,采取一定方式了解在职党员干部在社区的表现,必要时延伸到社区考察。联合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通过实地暗访、电话抽查等方式,详细了解各单位下沉工作开展情况,对报到不积极、履职不到位、作风不实在、群众有意见、弄虚作假、增加社区负担的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干部,点名通报批评,问题严重的进行追责问责。
单位带队,实现责任清单化。该县建立县级统筹、乡镇协调、社区调度、单位参与的组织领导体系,制定各方责任清单。县委组织部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力量和资源配置,确保力量均衡、覆盖所有社区。乡镇党委协调整合联系单位支持社区的资金、资源、项目等,加强对社区的工作支持和资源保障。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调度联系单位和在职党员干部,为下沉干部设置“5+X”服务岗位。牵头单位根据辖区单位及人员情况,协调各单位做好值班安排,组建一支不少于20人的应急队伍,坚持平战结合,做好常态化应对风险准备。机关企事业单位组建联系社区工作队,明确一名领导班子成员担任队长、一名干部担任联络员。目前,12家牵头单位已组建14个应急突击队和81个社区工作队。
党员带头,做到服务精准化。该县实行公开承诺制度,下沉社区的党员干部定期公开自己认领的政策宣传、联系群众、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维护稳定等岗位任务,接受群众监督。坚决落实“三个至少、两个不少于”要求,即保证每个社区每个工作日至少有1至2名组织派遣的在职党员干部全脱产参与社区工作,每个单位每年至少为社区办2至3件实事,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到联系社区讲1次党课,到居住地报到的在职党员干部每年参与社区工作不少于5次、累计时长不少于20小时。社区党组织整合下沉党员干部、志愿者、物业服务人员、居民群众等力量,根据需要建立功能型党组织,积极推荐报到的在职党员干部担任楼栋党小组长(楼栋长)、小区业委会成员。目前,全县已组建105个功能性党组织,210名在职党员干部担任楼栋党小组长(楼栋长),85名在职党员干部担任小区业委会成员,1590名党外人士主动参与下沉社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