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舟 以勤为桨 助生远航----记房县实验中学教师鄢晓红

2020-09-10 08:36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杨莉咏 报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带着青春的饱满激情,1996年年仅19岁的她踏上了教育这片热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间,这已是她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的第二十四个春秋。

二十四年来,她始终坚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信念;坚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教育初心;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追求,对教育充满真挚的爱。她,就是房县实验中学教师、语文教研组长鄢晓红老师。

拄着双拐去上课

她常说“事业是自己选择的,就要为之付出牺牲。”24年来,寒来暑往,风雨无阻,鄢老师不管在哪个学校,教哪个几年级,从未无故请过一天假,缺过一堂课。

2019年10月6日,像往常一样,鄢老师走在平时熟悉的台阶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脚踝严重扭伤。“看看你这像发面馍似的脚掌,就不要再动了,伤筋动骨一百天,多了不说,在床上静养半个月是要的。”听完医生的话,鄢老师眉头一皱,“15天,这可怎么得了,那帮调皮的孩子怎么办,怎么办,怎么这么不争气”,想着想着,鄢老师忍不住留下了焦急的泪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趁这段时间你也好好静心修养一下,平时工作又忙又累,你就不要再操心学校了”,望着陪伴自己的爱人,鄢老师嘴上说好,心里却如猫抓了一般难受,在床上煎熬地躺了一天,看着有点消肿的脚,她再也在家里坐不住了。“不行,我要回去上课,孩子们还等着我呢,课落下了可怎么办?”禁不住她的软磨硬泡,爱人在叮嘱再三之后,只好无奈地放她回校了。

10月8日早上7点,初秋的暖阳洒下一片金黄,八年级5 班的教室门口,一个拄着双拐的人一瘸一拐地走向教室。“鄢老师,您怎么不好好休息就来上课了?”孩子们关切地问,“还不是你们这群调皮鬼,让我放不下啊。”听到老师的回答,望着老师脸上藏不住的慈爱,孩子内心感到阵阵温暖和感动。

期间,同事们主动要求帮她上课,但她心里清楚地知道每个人身上都担负着繁重的任务,不能再给他们添负担了,每次她都婉言谢绝了。

每天,鄢老师撑着拐仗在讲台上走动十几个来回,用左手按住拐杖支撑着身体,再慢慢地转身,抬起右手,在黑板上书写,每次都要消耗大量体力。课程多时一天要拄拐站立近100分钟,累了就用手撑在讲桌边沿,从不坐着上课。为了减少其他活动,在学校里,她尽量不喝水或少喝水,她说可以减少去卫生间的次数,避免来回走动消耗上课的力气。

每天早晚上下班,她都是同在学校上初中的儿子搀扶下下楼,爱人在校门口接,中午爱人把饭送到学校。二十几天,鄢老师一天也没休息,一节课也没拉下。

二十四年来,她始终坚守教学一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赢得了学校领导、同事的信任和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先后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2015年被授予“房县五一劳动奖章”。

学生眼中的多变“老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任家长。在学生眼里,鄢老师既是益友,更是一个严师。

才开学没几天,班上的任小松上课时就不在状态,萎靡不振,脸色苍白,恹恹欲睡。鄢老师把他叫到教室走廊上细细追问才知道,小松是一个留守的准孤儿。爸妈离异让他成了单亲孩子,妈妈为了生活不得不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年仅12岁的小松,上学、洗衣、做饭都是自己干,因为知道妈妈挣钱少,他每天只吃早晚两顿饭。每天中午放学回家饥饿难耐时就喝点水。他可是的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呀,这样下去不仅影响他的学习,而且还影响他身体的正常发育。了解小松的情况后,鄢老师十分心疼这个瘦弱自立的孩子,她从家里给小松拿来一个饭盒,吃早餐时多打一份,让他带回家中午热热再吃。小松感冒了,鄢老师就为他买药。作业不会做,鄢老师就反复给他讲,直到他听懂为止。渐渐地小松上课专注了,回答问题时两腿站得很直,头也抬起来了。

24年来,像任小松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杨树森家的一场变故,让他家成了低保贫困户。家庭的突发变故让这个孩子变得敏感、自卑、怯懦,不合群,同学和老是很难走进他的世界,班级活动他也很少参加。孩子的变化,鄢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面对孩子的生活窘境,她主动给他送书送衣服。2019年秋学校举办经典诵读汇报演出,学生们需要购买红围巾和白手套,树森告诉鄢老师没钱买道具不想参加演出。鄢老师二话没说承担了他的费用,杨树森如愿参加了诵读表演。活动中,树森与同学们一起跳舞欢唱,久违的笑容又重新回到了这个稚气少年的脸上。

她的善解人意,幽默随和使学生愿意亲近、乐于接受,她的赞许与激励也鼓舞起学生的上进心,学生亲切地叫她“红姐”。一个初三毕业的学生在给鄢老师的信中写道:“老师,我一辈子都会记住您,您买给我的那些书、那些作业本,我一直舍不得扔,我要把它留来做纪念。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教育和帮助!”

“为班级擦一次桌椅,倒一次垃圾,打扫一次卫生,帮助父母干一次农活,做一天家务,参与一次公益活动……”这是鄢晓红制定的语文课堂公约,对犯错的学生,坚决“零容忍”,这时她又成了学生口中“严厉的老鄢”。

一次,一个学生课堂上“交头接耳”,被“罚”辅导一个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

一次,一个照抄“小猿搜题”的学生被“罚”连续三天每天与全班同学分享一篇美文并谈心得体会。

一次,对故意说不会写作文的学生被“罚”一周给家长讲学校见闻。

“该教育的一定要严加教育,要在每一次纠错中不断锤炼学生的品行,教会学生做人、做事。”鄢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阅读课堂的快乐“红导”

教育,没有爱是不行的,光有爱是不够的。语文老师都知道,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影响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因素。房县实验中学是走读学校,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怎样落实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要求学生必须阅读《西游记》,100回的章节怎样让学生坚持读下去呢?如果老师只是简单布置学生每天读,学生未必会唯命是从。鄢晓红大胆创新,集编、导、演于一身,采用任务驱动式,分两步走。

第一步,“人人讲故事梗概”,按章节顺序分给班级所有同学一个章回,没有分派完的章回根据前期分享情况再分担任务,当然讲的多讲的好的有奖励。每次早读拿出5至8分钟让学生讲一到两回故事主要内容。

第二步,“人人动手画导图”。根据班级分组情况布置不同的任务,比如:书中四个主要人物形象思维导图,你喜欢的人物故事导图,文中妖精聚会图,九九八十一难图,西天取经路线图等等。各小组根据本组成员能力的大小又把任务细分,做到人人有事做。在任务驱动下,学生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读完了《西游记》这本书。在那节生动有趣的名著阅读分享课上,各小组都展示了自己最精彩的一面,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让听课的老师惊呆了。

这几年,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的理解潜质越来越强,各种各样的活动越来越多,工作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要教好学生,光有满腔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过硬的“本领”。多年来,鄢晓红利用课余时间潜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从一名普通语文老师一步步成长为县、市级骨干教师、省名师工作室成员。她开发了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举办朗诵会、改编课本剧、举行辩论赛、设计综合实践课等。她以文字为媒介和学生共同书写芳华流年。作为省名师工作室成员,她以工作室为道场,致力于语文教学研究,并多次做专题讲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她先后撰写并公开发表教研论文十几篇,主讲的公开课先后获得县、市、省一等奖。

学海无涯苦作舟,三尺讲台竞风流。鄢晓红经历过悲喜交错,茫然无助,但她始终以爱为舟,以勤为桨,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上借风远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