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总工会:甘当“孺子牛” 趟出扶贫路

2020-09-23 10:28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这是现代诗人艾青对祖国爱的诠释。今天我想借这句表达我对扶贫这块土地的挚爱。

——题记

县总工会的扶贫村在万峪河乡长滩河村,2017年,我响应党的扶贫号召,主动请缨来到这个贫困偏僻的小山村,挑起了第一书记的担子。一晃三年多过去了,在这段扶贫的艰苦曲折岁月里,我带着一腔赤子情怀,心里装着对乡亲的感情,腿上沾满长滩河的泥土,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趟出了一条布满荆棘和汗水的扶贫路。那刻在骨子里奋斗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也成了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精准问诊把脉,用脚步丈量民情。初到长滩河村,心想着要轰轰烈烈干一场。但入村后,我才知道,工作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个村子自然条件差,土地资源贫瘠,基础设施薄弱,常驻人口老弱病残居多,是个典型的贫困村。群山连绵,山路蜿蜒,我的脚步从此开始,踏遍了这里的每一个角落,精细完成了182户贫困户档卡信息核对、基础信息完善等工作,扎扎实实入户开展国家扶贫政策宣传,做到了贫困户应享尽享帮扶政策、帮扶路上不落一人的初心使命。带领长滩河村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使贫困发生率从51.7%降至0.13%,人均收入4000多元,顺利通过省市县贫困村退出验收。

老万是长滩河村一组村民,是个十足的倔老头,一个人住在半山腰,我时常为他的安全挂心。为了让他心甘情愿的住进新建小区,我几乎踏破了老万的门槛,和他在田间地头一聊就是一天。一年四季,几十次的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讲政策、掏心窝,才融化了老万心中的坚冰,最终满意地签了拆迁协议,搬进了新房,还把我当成了至亲的人。其实,像老万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每每走近一线,一次次走访,一次次通话,直面群众的甜与苦,笑与泪,鼓励大家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正是这份真诚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在工作中建立了与群众深厚的感情。

精心凝聚力量,抓党建强基固本。作为第一书记,我深知“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要想让党组织“活”起来,“立”起来,必须狠抓党建工作,真正让村党组织这个“引擎”焕发活力。针对长滩河村委会办公设施陈旧,办公条件落后的实际情况,我积极协调单位,落实资金80余万元,新建了党员活动中心,为村委配备了桌椅、电脑、打印机。村委会面貌焕然一新,办公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也随之增强。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外部环境改善了,人的思想要统一。为此,我带领村两委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不断加强该村基层组织建设。定期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等重要内容,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流,以促进沟通,增强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三年来,我坚持带领村两委每月组织党员代表集中学习1-2次,为驻村各项工作开展夯实了组织基础,彻底摘掉了该村“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

精确接通地气,倾心服务得民心。有人说:“生活就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转出的是一个累的人生。”只是奔跑在这条扶贫路上,累则累矣,却甘之如饴。

长滩河村位于房县东北部,距县城60公里,距万峪河乡政府约25公里,是万峪河乡最偏远的村之一,交通条件非常差。驻村以来,数不清的走访和谈心,群众反映最多的就属出行难。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是我一贯工作原则。通过积极汇报、多方争取,长滩河村先后硬化4.5米宽的通村公路14公里,人行便道3公里,生产便道7公里,修建漫水桥1座,河堤300米,大大方便了全村4个村民小组700多人的出行和生产。看着一条条整洁的水泥路,我心里豁然开朗。身上虽然沾满了泥土,但与群众心的距离却贴近了不少。

水是生命之源、民生之本。对长滩河村来说,安全用水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当地群众,水资源的匮乏不仅影响群众生活,也制约着当地的产业发展。如何保证全村缺水的400余名村民用上充足的放心水,也是压在我心头的一块大石头。为了让群众喝上放心安全的饮用水,我冒雨四处寻找水源,在了解到村里因缺乏专业技术指导,饮水设施存在诸多问题这一情况后,我及时向单位汇报寻求支持,一把手林发伟同志第一时间协调县水利和湖泊局工作人员到长滩河村就安全用水进行勘察。对几个取水点进行踏勘之后,制定了以对拦水坝清淤扩建为主,几个旧水井维修加固,有目的性地进行分散供水的解决方案。“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长滩河村陆续新建了党家河、村委会背后两处拦水坝,新建了杨贵华屋后积水井,维修加固了丁章发老屋拦水坝及相关管网的连接,全村400余人安全饮水才有了保障。

长滩河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2户741人,2017年实现全部脱贫,主要依靠政策兜底保障。村里产业缺乏,村民养有少量猪、种有玉米、烟叶等,其经济收入仍以外出务工为主。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会同村两委多地奔走学习取经,引进天麻、食用菌等,逐步发展产业。庚子鼠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大江南北。持续了两个多月的疫情,村民返贫的风险使我坐立不安。眼看到了采买猪崽过活的日子,一些家庭却连买猪崽的钱都拿不出来。我和村两委多地询价,为了给村民配上既实惠又满意的猪崽,我们奔赴76公里外的保康县,我自掏腰包2万元采购猪崽,并挨家挨户送到群众家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的长滩河村发展烟叶300亩,种植食用菌20万袋,种植天麻1万窝,养殖生猪232头、山羊150只,土鸡3000羽,真正实现了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情绪波动很大,女儿初三即将面临中考,我没时间照顾,家庭无暇顾及,我心里常常疑问:我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有天晚上,我开会到深夜回家,女儿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向我走来,突如其来的愧疚感让我忍不住眼泪打转。女儿感觉我表情不对,扯扯我的衣袖撒娇的说:“爸爸,知道你驻村工作忙,不用挂心我,我学习各方面都很给力不是?你好好工作!”女儿的支持和鼓励给我很大的动力,我想用自己的工作态度告诉她,不管干什么,尽职尽责,善始善终很重要。这不,今年“六一”,女儿还陪我来长滩河看望一个11岁的小女孩,给她送上了衣物、文具等,陪她聊天、辅导功课。看到这温馨的一幕幕,我的心像灌了蜂蜜一样甜。

辛勤的汗水赢得丰厚的回报。回顾三年来的扶贫工作,虽然非常辛苦,却也是收获多多,我感到无比充实与欣慰。2017年,我村的贫困户脱贫任务圆满完成,我也已成为扶贫工作的行家里手。组织上也给予我充分肯定,连续三年被表彰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

通讯员  汪莹  报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