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她风雨兼程

2020-10-10 09:00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周启文 报道:扶贫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乡村扶贫工作。她作为校长,深知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在她的心里,除了抓好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才,惦记最多的还是房县城关镇联观村的三个精准贫困户了。她就是房县城关镇八一希望小学的党支部书记、校长徐丹。 自从2016年3月她接受精准扶贫任务以来,一个校长的扶贫故事就此拉开了序幕。 

记得12月18日入户走访,那时正值隆冬时节,在联观村五组的一间农房里,八一希望小学校长徐丹冒着严寒,驱车来到扶贫户扶贫,将带来的食用油等生活用品卸下,踏进精准扶贫其中一户门的一瞬间,她被眼前的场景一下子怔住了:房子瓦屋面,毛墙毛地,整个屋子里只有一张破旧的床支在墙角,床上床单、被褥脏旧、凌乱......看着眼前的一切,徐校长心里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有义务和责任承担起改变他们的生存现状呀。

她在贫困户刘凤琴家里,用聊家常方式了解到,这是一户低保贫困户,刘风琴本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其丈夫徐宏生自身有病,听力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因精神失常,与家人无法沟通,对家人不是打就是骂,刘凤琴经常被打得鼻青脸肿的。家里除捡了别人家一点荒地做了一点菜园子外,平时就靠农村低保和残疾人生活补助来维持生活。她虽有两个儿子,一儿子未娶,另一儿子娶了也离异了,两儿子一年到头不着家,还留下一孙子让刘凤琴照看。

贫困和家庭委屈、矛盾纠缠,这是常有的事情,但也是最棘手的事情,处理得好,一切会迎刃而解,处理不好,就会麻烦不断,事与愿违。人们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要强的徐丹就是不信这个邪。经过几次走访调查和几天的认真思考,她拟定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贫困帮扶计划。一是刘凤琴的住房必须进行改造,需第一时间向上级打报告,争取危房改造的政策扶持。二是孙子已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必须想办法就近入园。三是力所能及地增加种植和养殖业收入。四是加强扶贫政策宣传,树立脱贫信心。五是遇年节邀约两儿子召开家庭会议,教育他们懂得感恩,树立家庭责任感。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突破不了的难题。

徐丹帮扶的另一户刘绍荣,也是低保贫困户,其丈夫于2008年7月就患了严重的尿毒症,且每周二、四、六三次必须去医院透析,刘绍荣除常年照看生病的丈夫外,还种有半亩菜地,有时靠卖点种植的小菜增加微薄的收入。房屋也是二十几年前建的楼板房,屋顶大窟窿小洞,每逢下雨天,地上都会摆上锅碗瓢盆来接漏水。“唉!没接触扶贫工作时真不知道农村还有老百姓的日子竟过的是这样艰难啊!”徐校长第一次走访离开刘绍荣家时同情地说。此刻,她也深感扶贫工作的压力和任务的艰巨。

在徐丹眼里,老百姓是纯朴的,讲感情的。她经常跟贫困户接触,一来二往就自然熟识了。她经常利用休息日挨家挨户慰问、谈心,情况掌握了,档案建立起来了。上班的时候,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打电话、回电话。尤其是遇年节的慰问走访入户,总会感动像刘风琴、刘绍荣这样的贫困户的心。扶贫干部与贫困户的距离拉近了,家庭的贫困、心中的委屈、今后的想法也都会一股脑儿地倾诉了出来,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突破不了的难题。

说干就干,徐丹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八一希望小学和联观村的扶贫户之间。四年来,徐丹在她的扶贫日志里记录了她扶贫的心路历程:她发动八一希望小学全体师生利用中国社会扶贫网为刘绍荣丈夫叶文荣捐助医疗款;她申请落实了刘凤琴危房改造款2万元、刘绍荣危房改造款7560元;她协助昝继华女儿落实大学生雨露计划8000元、研究生生源地贷款12000元;帮助刘绍荣申请办理小额信贷投资企业增加收入,同时帮助刘绍荣找家政做卫生服务、帮助销售种植的蔬菜、申请公益性岗位等多渠道增收;帮扶刘凤琴生猪养殖、安排刘凤琴孙子上学;一月至少一次的走访工作中,除了常规工作外,徐丹总会抽出时间与贫困户促膝谈心,嘘寒问暖,帮助贫困户千方百计稳定家庭收入、“洁家园”、与贫困户共进午餐......

记忆犹新的是2019年12月31日,正当八一希望小学举办一年一度的家校文化节时,徐丹校长接到了刘凤琴打来的电话,电话中她已泣不成声,只断断续续地听见“老爷子死了,我这咋弄啊?”“你别哭,我马上到!”徐丹接完电话,简单地安排了学校工作后以最快的速度直奔刘凤琴家,她迅速协助刘风琴安排丧事后,立即申请社区两委、民政等单位予以政策救助,同时还以帮扶干部的身份送上了慰问金。“徐校长,你作为校长,工作好忙啊,这几年为我们一家操碎了心,你再给钱,我哪能收啊!”刘凤琴流着泪拉着徐丹的手说。

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燃烧青春,一个承诺,打造一片教育的新天地。这是徐丹校长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校长的承诺。徐丹同志参加教育工作32年,一直忠诚于教育事业,她知人善任,求真务实,学校教育质量勇攀高峰。近几年又倾注心血投身扶贫,用心关爱精准扶贫户。

“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作为一名乡村教育的掌舵者、守望者,再苦再难,徐丹始终牢记每个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她以“用心、用情、用力”的态度在扶贫路上风雨兼程,让国家扶贫政策的火炬照亮每个贫困家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