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地经济效益达到15万元!十堰科技扶贫“拔穷根”

2020-11-02 16:17  

原标题:一亩地实现15万元收入!十堰科技扶贫“拔穷根”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农科院就是农业发展的创新源泉和核心动力。近几年来,十堰市农科院立足“农业专家”的技术优势,通过科研人员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最终实现引着农民富。

10月30日,记者在房县土城镇通省馆村看到,木耳基地内,菌棒成垄,成片地排列在地上,每一个菌棒上都结满了木耳。一袋菌棒能产木耳75克,按市场价每斤30元计算,一袋菌棒能产生4.5元的收益,一亩地可以排一万袋菌棒。菌棒一年可生产两季,就能为村民创造8、9万元的收入。

房县土城镇通省馆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余永清告诉记者,通省馆村虽然一直有种植木耳的传统,但由于技术不成熟,农户一直没有稳定的收入。该村在2012年发展木耳种植的时候,因为技术不成熟,产量低,收入低。村民觉得种植木耳不划算,还不如出门打工。

2014年,我市启动“科技扶贫”,市农科院派专业技术员进驻通省馆村,从制袋、灭菌、接种以及温室培育等方面对农户进行全面指导,菌棒出芽率低等技术难题逐步得到解决。

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周华平介绍,通过对温度、湿度进行调节控制,温度一般控制在25度左右,湿度调节到80%左右,这样可以使木耳的出芽率达到100%。出牙率从原来的30%提高到100%, 产量提高了,一些原本外出打工的农户开始愿意留在家门口种植发展木耳产业。目前通省馆村木耳种植面积达到200多亩,166户的贫困户全部参与木耳种植,在2018年全部实现脱贫。

而在土城村,这里大棚上没有塑料薄膜,反而爬满了藤蔓。这也是市农科院推广的一项种植新技术,粉葛根下套种天麻。

房县大唐房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法人贺祖海介绍,葛根一亩地能产5000斤,可以加工成1000斤葛粉,能卖5万元;天麻一亩地实际种植面积350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30斤的产量,一亩地可以产10500斤,市场平均价格10块钱一斤,可以卖100500元。

大棚内葛藤为天麻遮阴,为喜荫的天麻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而种植天麻所需要的水分又可以满足葛藤的需要。这种各取所需的套种模式,让一亩地的经济效益达到了15万元。

在推广套种模式的同时,我市还因地制宜,推广可食用菊花。金秋时节,在茅箭区茅塔乡大坪村宏平菊香家庭农场,菊花朵朵怒放,农场负责人薛宏平介绍,她从去年开始试种了1.5亩的食用菊花,没想到取得了成功。

食用菊花项目是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从北京引进的一个对口协作项目,食用菊花的种苗、技术都来自北京,通过一年的试种,本地种植的8个食用菊花品种,全部试种成功。

今年薛宏平又把种植面积扩大到4亩,在农家乐推出菊花宴,吸引更多的游客赏菊品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