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科经局(原经信局)、县黄酒产业发展中心联合驻土城镇马蹄山村扶贫工作队自2015年入村以来,严格落实县精准扶贫指挥部的要求,按照驻村工作制度开展工作,严格遵守驻村工作纪律,认真履行驻村工作队职责,全面落实“大产业、大搬迁、大保障”的政策措施。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精准”实施分类施策,通过入户测算、核查,走访调研群众认可度,截至2020年10月底,全村已经全部实现了户脱贫的目标。
一、马蹄山村基本情况
土城镇马蹄山村是房县的一个口子村,位于房县东北部,与丹江口市官山镇赵家坪村交界,距房县县城50公里,距土城镇政府41公里,山高谷深、地广人稀,田地匮乏,不利工农业生产,是房县偏远贫困村之一。国土面积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31亩,其中水田358亩,山林面积26767亩。全村345户1235人,共有5个村民小组,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7900元,经过4年的脱贫攻坚,至2019年11月,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00元,脱贫群众逐年增加,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二、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及成绩。
1、年初根据村情和每年的脱贫攻坚情况,制定年度《脱贫计划》,指导全村有序开展扶贫工作,以计划和脱贫目标为导向,狠抓问题整改,大力发展产业,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域产业发展。
(▲合作社养鸡场▲)
2、因地制宜,差别化、针对性开展帮扶工作。通过“五大行动”、“户户走到”等多种方式的调研活动,摸清户情民意,收集群众诉求和急难问题,与村两委干部、镇驻村领导一起群策群力,为人民群众谋求安全便捷、整洁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精准扶贫,产业先行。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谋划产业,引导群众发展林下种养殖和规模化养鸡、酿造黄酒,并帮助群众找销路,累计实现增收110万元。扶持一家村级合作社运行,把52户贫困户与村合作社对接起来,以托管代养的方式减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风险,确保贫困户有稳定的受益和分红。先后为发展产业的群众78户申请贴息贷款118万元;培训贫困户28人次;公益性岗位吸纳贫困户就业16人次(其中护林员9人,公路养护员2人,环境保洁5人),年发放工资10.4元;发放务工补助4批次,共计受益46户18.4万元;化解纠纷和信访22件(次)。
3、因户制宜,实现搬迁脱贫和安全住房保障。针对建不起房又住危房的群众实施分散拆旧重建,对无宅基地建房、住在偏远地区生产生活极其不方便的群众实施易地搬迁安置,切实解决群众住房问题,确保住上安全房的同时方便发展生产,实现脱贫致富。2018年搬迁46户,危改5户,2019年搬迁71户,危改83户,进城进镇各1户,累计解决了205户群众住房难题,易地搬迁和危改覆盖率59.4%,实现了全村群众住房安全的目标。
(▲易地搬迁安置小区之一▲)
4、因人施策,全面开展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对家庭有重病、慢病等特殊人群按照政策给与医疗报销,确保看得起病、吃得上药;对适龄学生和在读中高等教育给以补贴补助和享受“雨露计划”,有效防止了青年学生因为家境贫困而放弃学业的事件产生。
5、积极落实社会兜底保障政策,实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精神宗旨。扶贫驻村工作队每年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与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代表一起进行公开评议,对五保、低保、残疾人等进行再次识别、增减、调标,在重大节假日进行上门慰问,让这类特殊人群感受到党最温暖的照顾。
6、积极争取资金,推动村域环境建设。自驻村扶贫以来累计为村争取资金40余万元,用32盏太阳能路灯照亮马蹄山村人口集中的所有区域,为村文化广场建设和村委会改扩建设计方案并提供水泥50吨,投入6万余元制作文化墙和精准扶贫、乡村新风宣传标语,极大的改善了村容村貌。
(▲马蹄山村文化广场▲)
7、融入基层党建和村务,加强村级组织、管理水平。扶贫工作队积极参与基层党建工作,认真参与和记录基层党组织的所有活动,规范党建工作,为村两委班子做好参谋,增强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累计投入4万余元改善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办公条件,置办台式电脑4套、笔记本电脑一套、打印机三套、档案柜8组,各类档案盒、文件袋600余个,并指导村档案规范化建设,促进村档案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
三、疫情防控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驻马蹄山村扶贫工作队及时变身为疫情防控工作队,元月24日(农历除夕)起,对马蹄山村县界、村组道路实行了全面封闭管理。工作队长,村第一书记鲍明波同志率先加入到24小时路口防控队伍中,工作队队员也都投身于全村的“敲门行动”等防控措施中。全员在疫情防控一线执行道路管控、体温监测、物资配送等工作。
(▲县界设卡防控疫情▲)
二是摸底排查,掌握真实人口情况。与村两委及志愿者开展“敲门行动”,对在村过年的群众进行地毯式排查。通过登门走访,共排查出217户851人在村过年,其中返乡人员274人,武汉返乡人员28人,与武汉人密切接触者118人,外地滞留本村115人。
三是落实防控措施,有效监测发热情况。针对摸排的数据,重点对武汉返乡人员及密切接触人员进行每日两次体温监测、上报,其他人员进行体温每日监测、上报。
四是大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保持社交距离,发放口罩等防疫用品。制止村民串门、拜年、聚集、随意流窜行为。
五是参与店子河县界卡口防疫值守。自2月21日后,工作队队员根据工作安排轮流在边界卡口值守,确保县界有序出入。
六是积极协调物资供应。在道路封闭管理期间,与村两委积极组织7批次物资进村,解决群众需求困境。在局党组和黄酒发展中心党组织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于2月7日、2月22日两次采购物资运送至马蹄山村,共组织了70个口罩、50公斤酒精、大米500斤、面条500斤、及蔬菜若干送到工作队驻地,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工作。
(▲运送防疫物资▲)
七是通过工作队和基层党组织及志愿者的艰苦努力,马蹄山村实现了零疫情。
四、疫情解除封锁后驻村帮扶不松懈。
1、落实“四个不摘”。疫情解除封锁后,本工作队严格执行县委政府政令,积极推进复工复产,全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在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的同时,紧紧围绕疫情防控不放松、复工复产不拖延、脱贫攻坚不懈怠的总思想,以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决战决胜贫攻坚及疫情防控的信心做好四双帮扶,包保干部都各自与包扶户以电话、微信、入户等方式了解生产生活状况、宣传政策动态。工作队在督导落实精准扶贫各项政策的同时,又按照“房十条”的政策对疫情期间生活困户送粮,送油并实现了入户率100%的要求。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鲍明波同志,工作队员昝启文、杨武两位同志都是坚持始终的工作队成员,28名帮扶干部也都是2017年至今,实行责任不变一包到底,坚持每月一次集中入户,实行先培训,再入户,列清单的管理方式。在土城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落实土城镇扶贫办交办的工作任务,积极协助村两委干部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各项政策落实。
2、完成“六个清零”。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驻村工作队围绕“扶贫领域的信访、巡视问题整改、危房改造、未脱贫户脱贫,闲置劳力安置,产业空白户”,六个清零任务目标和村两委一起分类、包户、包人,于6月30日前基本实现了目标清零的结果。
一是信访问题结存了3户上访户,(不属于扶贫领域上访)未清零。
二是上级交办的12条巡视问题整改内容已全部清零。
三是危房改造共涉及113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都于6月30日前实现了验收清零。
四是未脱贫户脱贫,2019年底,全村只陈顺志一户一人未脱贫,通过保障提标,截止6月30日,人平纯收入达5600元,已脱贫。
五是闲置劳力的安置,全村贫困户劳力外出务工128人,在家发展产业54户,88人,安置公益性岗位55人,实现了应安置全安置的目标
六是产业空白户,通过合作社统一养鸡,为全村无能力发展产业的52户纳入托管代养,全村没有产业空白户。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精准扶贫,产业先行;精准扶贫,势在必行。科经局、黄酒中心联合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所有帮扶干部齐心协力,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搞好政策宣传、解决群众诉求,提高群众对国家政策的认知理解,提高群众对精准扶贫的认可度,提高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脱贫攻坚助力,为乡村振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基。
驻马蹄山村扶贫工作队
2020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