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彩虹 --记城关镇老城社区第一书记郭春华

2020-12-11 10:07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柯勇 赵培羽 报道:在扶贫帮困的过程中,提到贫困户,她都会骄傲的说那是“我亲戚”!这桩“亲戚”关系,经过一件件一桩桩的帮扶实事也越来越真,越来越亲。她就是城关镇卫生院驻老城社区精准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郭春华。



2017年7月,任职以来,在城关镇党委政府和老城社区“两委”的正确领导下,郭春华风风火火冲在脱贫攻坚一线,与社区广大居民一道,紧紧围绕精准扶贫工作大局,结合本职工作,迅速掀起健康扶贫工作热潮。

关心,让百姓看到希望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粒沙同样也可以凝聚成塔底的基石,在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她总是身体力行,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包联的贫困户送去健康和关爱,让健康扶贫工作在群众心中开花结果。

记得那是2018年7月8日,天很热,她刚做完一个棘手的子宫全切手术后,就急匆匆地赶往老城社区精准扶贫对象计翠莲家中,说好的今天要带她去十堰市茅箭区精神卫生中心进行精神病等级鉴定,因为提前预约好了专家,一切进行的很顺利,最终确定为精神残疾2级,做完等级鉴定她开心的笑了,完全忘却了精神高度集中几小时手术的疲惫,因为有了这个等级鉴定她就可以拿到每个月150元的残疾人生活、护理两项津贴。这150元钱看似不多,却能解决减轻她日后的生活负担。

她时常说:“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确牵绊着贫困户的心,我们虽然不能帮他们解决什么改变人生的大事,我们能做的也仅仅就是付出我们的真心、真情设身处地的为办好点滴小事。”

暖心,把群众当成亲人

“病来如山倒”“有啥别有病”,这些俗语凝结着老百姓的生活经验,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一场大病就是一场灾难。

2017年5月27日,郭春华和社区干部在民情恳谈会中得知64岁的付焕生早年丈夫去世,和儿子相依为命。儿子李波10岁时意外从屋顶摔下,当时无明显不适,一年后病情持续加重,致使其生活不能自理。儿子的沉疴痼疾拴住付焕生,她不能外出务工又没有经济来源,导致家庭因病致贫。

疾病是付焕生家致贫的根源,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让这个家庭摆脱贫困,当务之急是想办法让李波重新站起来,撑住这个家。郭春华利用行业优势邀请了十堰市人民医院专家上门对李波进行了会诊。2017年6月、2018年7月先后两次把李波护送到市人民医院进行了康复治疗,共花费10多万元。

与此同时,还在李波家中装置了康复器械,赠送了轮椅,并多次与他交心谈心,督促加强辅助锻炼,让他鼓起生活的勇气,令人欣慰的是她们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费,2019年三十六岁的李波终于站起来了,20年的坐卧状态得到改善,他能翘大拇指了,会哭会笑了,还能自己吃饭了,这个因病致贫的家庭在爱的温暖下,有了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没有政府,没有扶贫干部,我们这个家肯定早垮了。”付焕生说起这些,能够站起来的李波开始流眼泪。每当这时,付焕生会紧紧的握住儿子的手,鼓励他:“李波,这么多人帮我们,我们一定会好起来。你一定要好起来。

初心,一场生与死较量

“是城关镇卫生院医生和护士汉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您们都是我的亲人,永远也忘不了你们的救命之恩。白鹤乡石堰河村贫困户田金军含泪动情地说。

事还要从2018年3月8日说起,白鹤乡石堰河村4组48岁的贫困户田金军因支气管炎在城关镇卫生院住院,在上卫生间时突发急性肺栓塞而昏倒,自主呼吸停止、心跳停止、意识丧失。时间就是生命,危急关头,郭春华当机立断,带领院二十多名医护人员积极参抢救,胸外按压、正压给氧、肾上腺素、洛贝林、多巴胺……一系列抢救措施有条不紊的紧张进行着,一场生死营救就此展开。

经过四十多分钟不懈努力的抢救,患者终于转危为安,生命体征平稳,与抢救的所有医生和护士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成功了!他们用高超的医技、神圣的责任和生命至上,患者第一的医学态度,又一次挽救了一条生命。众所周知,肺栓塞病死率高达30%,但这次他们成功了!提起经历的那一场抢救,郭春华还是历历在目!说起此次生死大营救,她一再表示:“这没什么!遇谁都会这么做的事!”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是对医务工作者最崇高的赞美。郭春华和全院干部职工精诚协作,奋发进取,不管是寒风酷暑在田间地头穿梭的公卫人员,还是奋战在临床一线下了夜班又走村入户履行签约服务的医务人员,她们不怕苦,不怕累,因为我们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健康扶贫是她们不忘的初心,救死扶伤是她们牢记的使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