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成色的冲刺战中,县融媒体中心驻村工作队以建强基层党组织、夯实基础设施、培育发展产业为突破口,用抓铁有痕、蛮牛爬坡的干劲儿和拼劲儿,在我县西南边陲化龙堰镇李堰村奏响了最美扶贫乐章。
四好乡村美如画,通村道路连到家,这描述的正是化龙堰镇李堰村目前的景象。记者26日在李堰村看到,施工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铺设作业,沥青铺设作业也即将全面完工。喜笑颜开的村民们告诉记者他们见证了这条路从泥泞不堪、凹凸不平到平坦坚实、宽阔整齐的华丽蝶变。
化龙堰镇李堰村5组村民 王学兰说:这出来这么好的路,可是高兴,这以后孙子娶媳妇都好娶一些,这么好的路。
化龙堰镇李堰村3组村民李定传说:路上过一趟车,灰大得很,这打了沥青路,搞得更美观了、更好,群众都拥护,这个路修的特别好
化龙堰镇李堰村3组村民李身汉说 :现在每家把路打的宽宽的,这车又错得开,真是做了一件人人见到人人喜欢的事,这是生活了几代想不到的事,得亏有新闻中心的和书记给我们办成了,我们真是越过越好,个个都挺高兴。
化龙堰镇李堰村村党支部书记宋学进:李堰村主干道全面黑色化这是融媒体中心驻村工作队年初掷地有声的重大承诺,今天全部得到实施,困扰我们村多年的难题今天终于得到解决,五年来,融媒体中心每年承诺一件事情全部得到解决,得到兑现。
一年一件实事,县融媒体中心驻村工作队履职担当亮承诺,桩桩件件民生实事让群众感受到生活的变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趋提升。
化龙堰镇李堰村驻村第一书记戢太敏说:刚入村的时候,我们看到李堰村处处土坯房、条条都是泥巴路,年轻人出门务工的少,打牌的多,看到这一场景时,我当时心情非常沉重,同时感觉到我们的责任非常重大。
为尽快了解李堰村的发展情况及群众所需所求,戢太敏用脚丈量民情,无论严寒酷暑都依然坚持进村入户,脚底磨起水泡、村民冷言相对、被拒之门外等情况时有有发生......虽然驻村工作举步维艰,但戢太敏从未想过放弃,反而越挫越勇。
半年的坚守终于有了成效。村民们开始慢慢接受用真心真情为他们排忧解难的戢太敏,家人也慢慢理解了他一心扑在帮扶村上、无暇顾及家庭的原因。
李堰村是化龙堰镇的大村,版图面积大,贫困户多,住房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全村1000多平方米看不到一寸水泥路......看着眼前的一切,戢太敏愁上心头,他迫切地想要改变这种现状。
戢太敏意识到党组织是“领头雁”,要想从根本上啃下这一块块硬骨头,必须要把建强党组织作为帮扶工作的突破口。工作队牢固树立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这样一个思路,紧紧围绕了“四弱三高”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好村级班子建设的伯乐,协助培养发展后备干部,同时帮助提升村级干部队伍素质和水平,打造一支懂发展、善管理的干部队伍。
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李堰村以“主题党日”“党员结对帮扶”“组织生活会”等工作为抓手,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制定村规民约,开展一系列环境卫生、文明评比活动,政策宣传、乡风文明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夯实脱贫基础设施,县融媒体中心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通过兜底保障、异地搬迁、危房改造、厕所革命、教育扶持、健康扶贫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实助推民生改善。
化龙堰镇李堰村扇子凹易迁小区居民邢凤英:现在的生活幸福的很,村卫生室就在我们家门口,出去路灯都安的好好的,路也打的好好的,出去跳个广场舞,活动活动,加上政府的干部,驻村干部戢太敏戢书记对我们都还挺好的,有求必应。
化龙堰镇李堰村3组村民李身云:特别是融媒体中心工作队安装的这路灯,这到处建设的好,有生之年在扶贫工作队加村上的领导之下,有生之年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
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是县融媒体中心驻村工作队一年一件实事承诺的兑现,更是县融媒体中心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
化龙堰镇李堰村驻村第一书记 戢太敏:在惠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中,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起议定了“一年办一件大实事、五年村容村貌大改观”的逐年发展思路,并在每年年底给全村村民兑现落实到位。五年来,融媒体中心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并配套融媒体中心帮扶资金,先后为李堰村硬化了2.5公里水泥路、灌溉渠2000米,(安装)路灯110 盏,新建文化广场一座,添置健身器材 15个,并在今年12月中旬实现了全村主干道的黑色化。
2019年,在李堰村整村脱贫后,县融媒体中心驻村工作队并没有停下脚步,反而积极开辟新路径、发展新产业,着力在巩固提升村集体“造血”功能上下功夫,抓产业、促就业,在戢太敏和村两委的多方奔走下,李堰村产业发展从原来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百花齐放,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冬桃培育发展势头迅猛强劲,成为持续激发村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一串串数字犹如悦动的音符,激荡着高亢的旋律,谱写出产业兴村、精神富村的胜利之歌。
县融媒体中心结合李堰村实际,制定了“两主两辅三型”的五年规划并逐一得到了实施。截至目前,李堰村共发展糯稻种植200余亩、冬桃200亩,用工3000多人次,发放务工资金30多万元;家家户户都发展有养猪、养鸡等传统养殖业,户均增收2000多元;全村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妇女种糯稻,老年人进园摘桃”的“三型”增收格局。
踩着银桥上金桥,光景越过越好。百姓钱袋子鼓起来了,日子红火了,生活也更舒心了。
扶贫搬迁新房宽敞明亮,真正让老百姓居有所安;产业发展如雨后春笋,为贫困村带来了长流水;驻村帮扶情系民生,为困难群众解决了一批批实实在在的问题……振奋人心的成绩背后,是县融媒体中心驻村工作队及李堰村村两委奋力编织的一幅幸福民生图景。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李堰村驻村第一书记戢太敏告诉记者,下一步工作将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20字方针, 重点做好党建强、产业新、农民富、农村美等乡村振兴衔接工作。一是进一步坚定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战略,围绕提高村级综合治理能力,优化服务水平,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二是强化产业支撑,进一步扩大我们产业基地的规模,引进市场主体,提升我们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三是围绕“一年一件实事”,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基础设施,提升我们李堰村的幸福感,打造一个美丽、富裕、和谐、幸福的新农村。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五年来,县融媒体中心驻村工作队始终牢记“每年一件实事 一心为民谋幸福”的初心,从“服务群众”到“引领发展”,不仅让李堰村留住了绿水青山,更“收获”了金山银山,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在李堰村的热土上流传延伸,也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向党和人民交上了满意的案卷,更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激励着推动时代发展的主力军们以更加积极昂扬的姿态谱写历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