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日记 | 做高塘河村民心中的贴心人

2021-01-12 14:50  

清晨,清脆的通村公交车喇叭声从村委会飘过,我们一天的工作即将拉开序幕,驻村两年来,通村客车是我们准时的闹钟。七点钟,是高塘河村通往县城公交的准时发班时间。其实,七点很多村民已经早早出门干活了。经常有朋友问我:“你们这些干部在村里扶贫都干了些什么,有效果吗?”对此,我曾也心存疑虑。如今,我可以很肯定、骄傲的回答他们:“我们做了很多实事,成效当然显著!”驻村参与扶贫工作的这两年,是我进步很大、感触很深、感悟很多的两年。

美丽高塘河

驻村以来,通过对贫困户家庭成员信息、家庭住房安全、水源保障、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生活中面临的重大困难等基本情况的询问了解,我才真切体会到扶贫这项工程是何等的重要和伟大。

村民老王,说话不利索,家里两口人,无儿无女,只有一个哑巴老婆。靠养牛跟别人犁地耕田为生。以前,他遇到人,都不说话。自从走访看到他住在山顶两间土墙房屋内,我们就下决心,要给他进行房屋改造。房屋重建,需要土地,我们经过多方走访、协商,终于在村委会对面给老王建起了50㎡的新房,还将别人的牛圈也借他使用。如今老王养了4头牛,也办了低保。自从搬到山下来了以后,老王的气色好多了。疫情期间,老王的哑巴老婆腿摔坏了,因没人照顾,他们不敢去医院,我们听到消息后,积极主动和卫生院联系,医生主动上门服务,我们也是一天一趟去看望他们,老王可以放心的出去放牛。现在,老王见了我们总是一脸笑,虽然他的语言不是很清晰,但我看得出来老王是从内心在感谢我们。在高塘河,我们通过走访、摸底,现在已经安置异地搬迁62户,危房改造67户,低保81户,五保33户,在兜底保障上全覆盖。

村民老王开心洋溢,干劲十足

村民冯光军,家里10口人吃饭,村里的产业大户。刚来村里,我们就实地走访,发现本村产业发展是短板。产业,是扶贫路上最重要的环节,只有产业做好了,村民才能稳定致富。与冯光军攀谈得知,高塘河也发展过魔芋,但效果不好,使得群众积极性下降。通过走访,百姓反映种植魔芋倒是个好产业,“懒庄家(种进地里只需除草一次就不用管了)”,价钱又好,但怕到时候遭遇病虫害。听者有心,我坚信这是个好产业。我立即联系主管部门农业农村局,请他们派专家来村进行实地考察并传授技术。通过培训,2020年,全村已发展魔芋800余亩,亩产能达到2000斤以上。魔芋种植成功后,我们又主动联系九方魔芋公司进村收购,目前,魔芋单价3块钱一斤,亩产6000元以上。现在,冯光军充分利用全家劳动力,种植魔芋12亩,养猪6头,羊60只,4位老人在家搞种养殖,冯光军在县内务工,妻子在县城照顾两个小孩读书。去年,冯光军靠自己的勤劳致富,买了小汽车,早上出门务工,晚上回村看看老人,一家的幸福生活已经显现。目前,高塘河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均在外务工,年纪大的就在家发展魔芋。今年,我们又发展了20万袋食用菌,每天在食用菌基地务工的本村大龄劳动者在20人以上,他们既照顾了家,又有了一份收入。

高塘河村魔芋种植基地

村民反映的村里大大小小的事都在我们每一个扶贫干部的眼里、心里,村里村民的家庭构成、健康状况、生活来源等情况都能如数家珍,两年来,我们已然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不论大事小情,家长里短,村民都乐意拿出来与我们分享。有的家里危房改造,邀请我们去帮忙参考设计;有的今年发展的母猪又生了十多个小猪仔,第一个打电话告知我们;有的葛粉磨好了,马上拉着我们去他家品尝……时间久了,他们把我们看成这个村的一员,我们也像村民一样深深地融入了高塘河这片土地。

走在路上,看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整齐的楼房、干净宽敞的马路,以及与我们热情打招呼的村民,我不禁感慨,在这艰难漫长的扶贫道路上,就是一批又一批奔赴在扶贫一线的帮扶干部的辛苦付出,才造就了广大农村现在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才能让广大群众有如今的幸福生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虽然已经脱贫摘帽,但扶贫工作仍需继续,接过这个重担的我们,也必须扛起这份责任,向扶贫道路上的前辈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者系房县人社局驻高塘河村第一书记徐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