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和谐、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新农村正向我们走来——县野保局驻红塔镇党湾村工作队扶贫综述

2021-01-13 16:53  

门外欢快的音乐响起了,推开门,热闹的村文化广场上灯火通明,人潮涌动,不分男女老少,村民们正在激情地舞动着。除了占据绝对优势的广场舞人群外,几个小青年正在挥汗如雨地打着半场的篮球比赛。在一旁大人们怀里抱着的孩子,一会比划着广场舞,一会又扭过头来看看篮球赛,真是不知道哪边更精彩。顺着孩子们的目光看过去,宽敞的马路上,不时驶过几辆小轿车,远去的红彤彤的车尾灯,在道路两旁明亮的路灯的照耀下,也不是那么的刺眼。恍惚间,好像来到了夜晚热闹的集镇,处处明亮,人来人往,而这却是党湾村日常夜晚开始的写照。想起五年前初到村时,一入夜便渺无人烟,偶有鸡犬相闻,伴着山间依稀的灯火,只有沉静。这一切的改变,都要归功于国家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政策的实施,归功于如期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宏伟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扶贫攻坚工作要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坚持中国制度优势,注重“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五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易地搬迁安置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教育扶贫脱贫一批,兜底保障一批)等优惠政策,开展广泛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如期脱贫。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相关政策精神,根据县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全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房发〔2014〕15号文件)和房办发〔2014〕31号文件精神,我局选派工作队进驻红塔镇党湾村,全面落实单位帮扶贫困村,干部帮扶贫困户工作责任。

野保局扶贫驻村工作队自驻党湾村开展四双帮扶工作以来,在野保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党湾村率先于2017年底整村脱贫出列,全村151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所有农户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饮水安全,为集中供水,水质达标,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所有贫困人口吃喝不愁,四季有换洗的衣被。义务教育有保障,适龄儿童无一辍学,且能就近上学;通过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措施,保障了所有贫困户都能住上安全房;通过宣传政策、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所有贫困人口都缴纳了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等,确保看得起病,不因病返贫。通过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设,开展体检、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领药报销和家庭医生签约等措施,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病有所医,基本医疗能保障。

通过六年来的辛勤付出,通过脱贫攻坚工作落实、政策落实、责任落实,生态和谐、环境优美、产业兴旺、宜业宜居的党湾村正从蓝图变成现实。

一、党湾村基本情况

全村有山林面积8251亩,耕地面积816亩(水田256亩,旱地560亩)。全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共有373户1110人,有村两委干部4人,党员28人,群众代表26人。有贫困户151户459人,其中建档立卡75户202人,稳定脱贫76户257人;有五保12户12人,低保户30户47人(低保贫困户23户37人)。截止2017年底,整村脱贫出列,全村所有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完善,自来水入户率达100%,道路硬化全部到组到户,所有道路路灯亮化到位,电网改造已经完成,电视信号及宽带网络入户率超过99%。已建成文化广场建设面积600平方米,安装了建身器材,文化墙、篮球场;建成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600平米,内设爱心超市,金融扶贫工作站,民盛专业合作社等多位一体的服务场所,便民服务大厅设备俱全,为更好的服务群众奠定了坚实基础;建成村标准化卫生室150平方米,医疗室功能建全;村中心小学计划2021年前完成改扩建,从幼儿园到小学班级设置完备。建成面积100平米重症残疾托管服务站,配备托管员2名、康复治疗师1名,康复器材10余套,目前有三名重症残疾儿童入住托管,缓解了其家长因要全天候照料孩子而不能从事生产和务工的压力,有效预防了因病返贫,也体现政府对弱势群体关心关爱。

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稳定增收。村集体所有民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与苏陵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合作,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发展大闸蟹养殖基地50余亩,养殖大闸蟹和鳜鱼等名贵水产品,目前效益和市场前景较好,现正计划扩大生产规模;2017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统筹下建成了30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收益5万元;村集体有公益林3800余亩,年管护费收入达5万元;通过村两委及工作队多年来统筹规划,全村零星地块、房前屋后栽种樱桃和、桃面积近700亩,都已经挂果见收益,为稳定脱贫增收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二、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1.开展户户走到,掌握基本情况,做到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实行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按要求开展户户走到。通过到贫困户家中走访,调查、摸底、核实,锁定致贫原因,按规定召开村民会议,通过公示等程序,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并建档立卡,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行动态管理。

开展户户走到,针对致贫原因,拟定脱贫规划,实施精准帮扶。一是结合县委、政府产业发展规划,对有能力从事生产的,力争做到“地里种满、圈里养满、劳力用满”。根据本村实际,发展种植经果林(板栗、樱桃、黄桃)近700余亩,通过多年来持续发展已初具规模,多数农户将自产水果和蔬菜“进城提篮小卖”,为脱贫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力发展养殖,养牛、喂猪、喂土鸡、喂兔子、养殖水产品等;通过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实现贫困闲置劳力外出务工,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贫困人口收入能稳步增长。二是对因各种原因不能外出务工,又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产业到户全覆盖、公益岗位全覆盖,保障了贫困人口就业增收。三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对生活在高山区域的贫困户,实施易迁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搬离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解决生产生活等基本条件。6年来,实施易迁集中安置17户51人,易迁分散安置7户24人,危改5户11人,分散建房8户35人,实现了人人有安全住房的目标。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在易迁小区内配套建设工具房、猪栏、多用房等设施,为小区内的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力求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四是兜底保障,应保尽保:对五保、低保、残疾人等贫困群体实行政策兜底;对重病、残疾、监测户、边缘户、受疫情影响较大户等重点户,有劳动能力的进行产业到户全覆盖、公益岗位全覆盖,无劳动能力的实行政策扶持全覆盖、兜底保障全覆盖;对低收入人群实施低保救助扩面调标,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通过扶持产业发展、务工增收,解决自身有潜力人口脱贫,通过易迁、危改政策解决住房问题,通过教育扶贫政策解决就学问题,通过健康扶贫政策解决因病致贫问题,通过生态扶贫解决环境及收入问题,通过全融扶贫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通过兜底保障政策解决弱势群体贫困问题,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找准对应的帮扶措施,一年接着一年干,综合施策,最终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开展户户走到,和贫困户一起测算收入,经贫困户认可,组织村民开会评议,经过公示,按规定程序,实现精准退出。对脱贫不稳定的贫困户进行监测,根据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变化,认真调查核准,对贫困人口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信息调整。

2.开展户户走到,宣传贯彻落实国家脱贫攻坚各项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工作措施。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宣传、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各项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工作措施。一是利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及群众代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论述、重要讲话及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二是集中包户干部学习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提高干部的帮扶能力,通过包户干部把政策传递给贫困户。三是通过召开户院会向群众宣讲中央、省、市、县扶贫政策,力争达到相关政策家喻户晓;四是通过召集贫困户开展专题政策宣讲会,面对面传达政策;五是落实户户走到,进行点对点宣传,将政策送到农户家中,将工作措施落实到户到人。

3.建强基层组织,落实政治责任。一是抓党建,强支部。组织机关支部党员和村支部党员一起开展支部党日活动,实现支部连支部,支部共建,优势互补;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谈话谈心等制度,开展党员十星级争创活动,增强了支部党员党性修养,树立了宗旨意识,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纳新预备党员五名,强化了基层支部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堡垒作用。二是作风引领,形成合力。强化驻村工作队作风建设,严格遵守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群众纪律,讲团结,以身作则,宣传正能量,带动群众移风易俗,树立人情新风,共建“四好”乡村,引领干部群众作风更加务实。开展谈话谈心,消除误会、达成默契,工作形成合力。三是监督完善党务村务管理制度。对村级扶贫资金进行监管并公示公告,做到公开透明,保障村民的知情权,方便群众监督,消除了群众的误解。村内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决策,集体研究,“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通过一系列措施,村内信访事件大幅减少,村风民风得到改善,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群众稳步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4.履职尽责,开展结对帮扶工作。(1)结对帮扶全覆盖。野保局、红塔国土分局及村两委干部,对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通过一对一的精准帮扶,发现并解决了贫困户的实际困,有的为留守老人送奶粉、粮食上门,也有包户干部掏钱为残疾贫困老人网购专用假肢硅胶祙和直筒棉袜的,也有为贫困学生购置学习用品的,也有为贫困病人送医送药的。(2)户户走到,宣传政策。驻村工作队员沉下身子,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入户,通过走访,摸清基本情况,精准制定脱贫规划、拟定精准帮扶措施,确保脱贫成效精准;通过走访,收集意见建议,及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与问题。自驻村以来,年均入户700余户次,宣传相关政策解答疑问100多条,召开大型户院会12场次。(3)聚焦重点工作。配合村两委开展“危房改造”、“厕所革命”、“防汛抗旱”、严控“非洲猪瘟”、“拆旧复垦”、“低保评议”、“扫黑除恶”、“殡葬改革”、“信访大起底、问题大清零”、森林防火、冬季取暖安全宣传、“疫情防控”、“住房安全核查”、 “公益岗位设置”、“脱贫成效普查摸底清查”等各项重点工作。服从县驻村办统一安排,抽调工作队2位同志参加镇 “脱贫成效普查”工作。(4)扶贫扶志。常态化开展“我陪农户洁家园”、“四好创建”、“倡导人情新风”等活动,帮助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使村风民风得到改善,为脱贫致富增添内生动力。(5)积极争取项目,解决实际困难。自2015年至今,驻村工作队向野保局党委汇报,在局党委的支持下,争取村组道路硬化5.4公里,现路面硬化以及配套路灯亮化项目均已完工;争取公益林3800亩;筹措资金5万元,用于发展公益事业;购置垃圾箱11个,协调相关单位争取了一辆垃圾清运车;争取草房坪大沟引水渠治理项目资金10万元;为党湾村民提供樱桃树苗2万余株,栽植面积400亩,确保脱贫致富有坚实的基础;为村委会购置户外会议音响设备一套,价值1万余元;为全村所有农户发放卫生用具一套,价值近3万元,在召开户院会时统一发放,并在会后及时入户开展家庭卫生评比,以此来引导和督促农户搞好环境卫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好风气。此举受到了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通过家庭卫生大评比,党湾村的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5.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吸引人才回村创业。通过对村内在外创业人员进行梳理,确定重点对象,用各种方式,引导成功人士回村创业。村民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苏陵水产合作养殖大闸蟹,资金不足,后联系在北京从事机械维修的高明海回村创业,参与投资,目前项目已取得初步成功,大闸蟹长势良好,销售和市场前景良好,拟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

6.常态化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克服困难,将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一是疫情防控情况。自疫情暴发发以来,驻村工作队坚守村防疫一线,学习并宣传疫情防控防护知识,对村内实行封闭管理,在交通卡口执勤值守,防止人员聚集,督促群众居家隔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组织志愿服务队,为有需要的群众集中代购药品及生活必须品,统一分发,送货服务到家。上门为返乡人员监测体温,对公共空间、生活环境进行消毒杀菌。通过精密细致地封控管理,加上持续开展“我陪农户洁家园”活动,改造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疫情防控水平,截至目前全村大局稳定,无一例疑似及感染者。二是化解疫情带来的影响。为将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在疫情缓解后,通过常态化的在村内微信群发布用工招聘信息,定向上门点对点帮助协调联系务工,送招聘信息上门等形式,稳定贫困人口务工就业;通过宣传县产业扶贫11211政策(栽10棵果树、种1亩药茶烟等、养2头猪、100只鸡、1人务工),引导贫困户发展适合的产业;通过生态扶贫,增设护林员公益岗位,增加贫困人口收入;通过消费扶贫,采购农产品;通过项目扶贫,光伏扶贫,增设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实现“地里种满、圈里养满、劳力用满”,确保化解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的影响,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致富。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是坚持“四个不摘”,继续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坚持开展户户走到。宣传政策,帮助贫困户制定规划,提供服务,始终做到“人到、心到、感情到、措施到、效果到”,以实打实的作风,为巩固脱贫成果,实现群众稳定增收而努力。二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积极参与、协助配合村两委开展好各项阶段性重点工作。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支持下,在各级领导关心关爱下,党湾驻村工作队将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四个不摘”工作要求,通过驻村帮扶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杜绝返贫、新增贫困人口出现,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爱落到实处,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如期实现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夯实基础,大胆作为,力争把党湾村建成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社会和谐、生活富足的新农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