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柯勇 王艳 报道:春和景明时,项目生发季。这是一次春天的约定,一次进度与速度的汇展,一次作风建设的集中检验,一次赶超发展的生动实践。
3月2日,城关镇启动2021年第一季度项目拉练活动。镇党委书记林云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蔡建宇带领全镇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和镇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对集体经济发展、重点目建设暨乡村振兴进行“大检阅”。
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议、一路评;比项目、比思路、比作为。从繁忙施工的建设工地到亮起来、美起来的城关,从承载希望的规划蓝图到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新的城关,一股比学赶超的热潮,正在城关大地澎湃向前。
施“良策”练“绝技”——集体经济别样红
“全季酒店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于2017年建成,2018年对外发包并正式经营,年平均收入70万元。”城关镇东关社区党组织书记张纯德分享集体经济收入情况。
“建筑面积约16000平米,商住两用房,预计完工时间为2021年10月,其中返还社区门面房1500平米,预计年收入为150万元。”城关镇下西关社区党组织书记吴新根介绍盛世花园建设返还门面门集体增收情况。
“电商物流快递综合楼占地面7.8亩,建筑面积7555平米,是首个采用EPC模式建设的项目,为社区主体独资项目。该项目于2019年7月立项通过,2020年4月份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1600万元。大楼主体已于2020年11月竣工,内部装修正在进行。该楼已被兰欧尚品连锁宾馆承租,预计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10万元。”小西关社区党组织书记张良均介绍集体经济收入EPC模式。
施“良策”练“绝技”。城关镇把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层的重要举措,始终突出党建引领和组织推动,积极探索“党支部+ ”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不断提升组织化程度,推动社区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根据集体资产管理使用的相关规定,对现有的社区旧办公场所、校舍、厂房、房屋和不适宜耕种的田地、荒山、荒坡存量等闲置的集体资产,采取单独经营、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加强集体资产盘活利用力度,通过合理开发,建设市场超市、门面和厂房等,收取承包费和租金,激发集体资产增值增效。目前,全镇18个社区中,集体收入100万以上的社区达到10个,50万以上的社区8个。
心“下沉”挑“重担” ——服务项目促发展
“循环经济产业园再生铜项目位于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占地面积150亩,是一家集回收废旧蓄电池和生产加工销售再生铅的省级重点企业。”“纺织产业园为PPP项目,占地面积422亩,总报资7.23亿元,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分为智慧纺织基地和针纺产业园两个子项目。计划第一年完成23万平方米,投资3亿元;第二年完成16.3537万平方米,投资3亿元;第三年完成园区配套基础设施,投资1.23亿元。目前,已有七家纺织企业与县招商中心签约入园。项目建成后,园区企业产值50亿,新增就业岗位1500个,新增税收2亿。”莲花村党支部书记代全勤介绍服务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
心“下沉”挑“重担”。城关镇紧扣“服务重点项目就是推进城关发展的理念”,全心做实县委、县政府一批重要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工作,镇班子成员带头发扬“ 5十2 ”和“白十黑”工作精神,带头执行,落实上级的项规定,带头到农户家里做思想动员工作,带头为落户企业解决困难。结合“党员双十星”争创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宣传教育、示范带动、矛盾调解等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激发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促进征地拆迁工作有效开展。实施“店小二式”服务,及时帮助解决难题,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方面把工作重心“前移”,提前摸底;另一方面重心“下沉”,深入到群众中去,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诚信的桥梁,推动拆迁工作顺利推进。一周一调度,十天一小结,一月一考核。按照突出重点、分组服务、分片包干、包保到户、责任到人、序时推进、限时完成的工作方案,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形成拆迁工作“九牛爬坡、个个用力”的良好工作格局。
有“块头”亮“肌肉”——产业发展好前景
“樱桃示范园计划投资500万元,一期工程投资100万元,主要用于30亩土地整理、土壤改良和栽植八里旺樱桃。二期工程投资200万元,建成简易避雨大棚12个2400平方米,联动大棚1个800平方米,5G智慧农业体系建设及安防工程建设。三期工程计划投资100万元,主要用于扩建20亩示范园,水肥一体化建设覆盖50亩,目前正在进行中。四期工程计划投资100万元,重点对已建成的示范园再次进行提档升级,打造十里樱桃长廊樱桃主题公园核心区。”“采摘园占地面积50余亩,总投资300万元。是一个以樱桃采摘为主,配套无公害西瓜、猕猴桃、黄桃采摘及游玩、野炊、烧烤等户外活动的采摘主题公园。年创收50余万元。采摘园建成后,可吸纳务工农民30余人。”八里村负责人罗华丽介绍樱桃产业发展前景。
有“块头”亮“肌肉”。近年来,城关镇采取“培植示范户、确定示范村、多渠道扶持、保姆式服务”等措施,以培植发展樱桃、黄酒产业为主,发展鲜桃、葡萄、西瓜、盆景等产业为辅,积极探索“三产融合互动”新模式。以现代“农庄”形式发展花卉、药材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效益,形成以休闲、度假、养生为特色的旅游服务产业集群。利用现有区位优势,发展电商仓储物流、商务酒店、田园综合体等实体经济,培育一批“有看头、有玩头、有吃头、有说头、有买头”的乡村旅游示范点。2015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三届樱桃花节和六届樱桃采摘节,累计吸引游客20万人次,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增收。目前,全镇樱桃面积达1万亩、黄酒作坊达2000多家、农民合作社106家、农家民宿80多家。
布“棋局”落“棋子” ——乡村振兴春风来
“文化广场于2017年开工,2019年建成,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项目覆盖有广场、体育设施、假山、凉亭、旅游公厕,两层共计160平方米房屋,附带绿化及广场旁边的水渠改建,是一个集党员教育场所、休闲娱乐、便民服务、电商平台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广场。”炳公村镇驻点干部赵国华(镇人大主席)介绍说。
“体育中心项目占地面积6亩,共投入资金160万元,于2020年8月征地始,2020年底竣工。建设项目包括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羽毛球等,并建有配套的旅游公厕,现已正常投入使用。”三海村党支部书记陈伦林介绍说。
布“棋局”落“棋子”。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关镇积极开局起步,把乡村振兴作为“头号工程”,以“五个振兴”为抓手,统筹做好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积极培育现代化职业农民,凝聚乡村文化振兴力量,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打造“四大片区”激活镇域经济,壮大产业集群。即建成东城美丽乡村游憩带。以八里为中心,以三八长渠为轴线,继续推进“十里樱桃长廊·万亩樱桃基地”建设,力争樱桃产业规模达1.5万亩;引进樱桃深加工企业2家以上,实现产值2亿元。建成南城田园综合体。培优培强“三海黄酒村”,大力支持三海、炳公、白土等地发展黄酒作坊,发展专业黄酒作坊3000户,线上线下年销售额实现2亿元;建成全民健身体育场,壮大发展农家乐、乡村游。建成西城文旅融合开发区。加快西关老街配套建设,建成西关老街三期项目,繁荣文旅产业、激活主城区消费潜力。建成北城三产融合试验区。在保护好基本农田基础上,为全县重点工业商贸项目落地腾出空间,主动对接“三主三柱三新”产业布局,健全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互补。
【拉练号召】城关镇党员干部要持续把改革推向深入,始终保持经济发展领先地位,积极贡献相关方案和城关智慧;要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始终保持抢前争先的精神状态,积极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要注重长短结合,推进项目均衡发展,始终保持只争朝夕的实战状态,积极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要坚持实干实为,始终保持比学赶超的竞争态势,迅速掀起春季“开门红”行动,做到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严要求落实,实现竟进提质抓建设与凝心聚力谋发展同频共振、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