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庭院为乡村振兴开好局 —军店镇发展庭院果蔬经济实记

2021-03-11 18:30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李明琴 报道:茅屋长扫静无苔,花木成林手自栽。来到军店镇,随处可见农户房前屋后郁郁葱葱,别有一番花开满园的诗情画意,一种文明、田园、自然之美扑面而来。

军店镇由于外出务工人口多,存在着很多闲置边地,这些边地杂草丛生,并且房前屋后垃圾乱丢乱放现象严重。针对这一情况,该镇为有效激活农村沉睡土地资源;一方面利用农户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小成本、增收入”的思路,积极引导农民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利用家中可用“半劳力”、“弱劳力”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把庭院的“方寸地”建成“增收园”。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户意愿的原则,由政府统一供苗,通过支部带头宣讲、党员带头种植”。

军店镇资料图

“党建引领”助力庭院经济。坚持以“党建+庭院经济”为抓手,采取“支部+种植大户+庭院经济”“支部+合作社+庭院经济”的发展模式,使群众的“钱袋子”在“党建+庭院经济”推动下越来越鼓。

军店临近城郊,山、水、林、田资源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富集,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开局漂亮,走在前列,用好振兴之策,实现村、镇既富又美,聚焦“健康中药、有机蔬菜、生态林果”抓好今年春季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多种树、种好树,种成树,实现“绿满庭院、绿满村庄、绿满集镇”目标。

军店镇资料图

庭院经济让贫困群众在自家的小院里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自从我家搞起庭院种植后,这个小小的院子就发生了大变化,不但让我这个老头子学到了许多,也给家里带来了经济收入,真的是好啊”。下茅坪村任志亮笑着说起自家的情况。任志亮,今年63岁,家中共有3口人,因老婆残疾,于2015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他和老伴一直以种地为生,随着岁数越来越大,干不动重体力活,把家里的田地全部交给合作社统一种植。2016年,响应政府号召发展庭院经济,将家里的前后院进行了一翻折腾整理,在自家院内种植了桃树和枣树。

加强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军店镇经过几年的努力,村村户户是路到门口、电到床头、水到灶台、钱到卡上,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在此基础上,军店镇秉承道法自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深入实施“庭院经济”工程,“小庭院”做成了增收致富“大文章”。

贫困户张贵珍54岁丈夫和大儿子相继去逝,留下她和一个上初中的小儿子,2015年纳入贫困户。“这都是在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他们免费提供了树苗,还对我进行了种植技术培训。长期在家门口的药材基地务工,每个月有1000多元收入,闲闲暇之余我自己还养了头猪,庭院种起了葡萄、蔬菜,日子过得很充实、快乐。”高兴地说。

军店镇资料图

做好“环境”文章,助力庭院经济走回源头。 庭院种的果树,也是美景。军店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发展庭院经济的过程中,注重人居环境整治,多给自然绿、多给生态美,保护好房前屋后的自然景观和生态,为农村生态环境增添新的动能。各村党支部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制,分组包干,督导庭院建设,充分发挥驻村干部、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志愿者、保洁员的作用,带领群众主动参与庭院和清洁行动。将家家户户大小不等的庭院建设和环境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收获的经济效益的同时,美化了生活环境,使家庭富和生态美达到了高度统一,促使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提升,让百姓在发展庭院经济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军店镇着眼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探索“庭院经济+人居环境提升”发展模式, 做好“闲散土地”文章,助力庭院经济走上“势头”。 在“路边、河边、地边、庭院边、水库边,小区边、车间边”等7边大力开展植树种花种草活动,让各村各户“方寸地”变成“生金土”。多年来军店镇每年为农户免费发放各种适宜的果树30000多株,近10年来累计发放各种果树苗近50万株,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庭院内外开果花,房前屋后不堆渣,农村不比城里差。庭院林果经济,不仅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而且美化了环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军店镇党委书记操航给群众算了一笔经济账和生态账,还有社会效益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