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记者 许波 黄婷婷 报道:用真诚化解坚冰,用热情温暖人心,用正气化解矛盾;没能顾家,没能尽孝,没有怨言,但他用带病坚持工作的脊梁架起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他,就是房县县委信访局接访中心主任陈小山。
每天清晨,伴着朝阳,陈小山总是第一个到岗,打开大门,打扫卫生,整理好心情,开始一天的工作。自2010年进入房县县委信访局接访中心以来,陈小山一直坚持将接访中心的大门钥匙拿在手中,总有人打趣的说他:“管的了钥匙,当的了家。”
房县县委信访局接访中心主任陈小山:钥匙虽小,责任重大,信访工作就像这把钥匙,我们要用热心、耐心、恒心,把群众的哭声、骂声变成笑声、感谢声,打开他们的心结,解决他们的问题。
房县县委信访局接访中心人少事多,任务重,压力大,但陈小山始终牢记“责任”二字,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尽力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十二年来,他坚守信访干部的初心使命,为群众解决了一件又一件生活中的难心事、烦心事,赢得了上访群众的尊重。
今到红塔镇朱湾村三组去回访一个上访人,去反馈一下他的情况。 老邓!哎,你俩在屋的,你们去年反映的那个事儿有着落了,你们孙娃子读书的事儿,我们联系教育局,读初中期间生活费全免,低保的事儿,下个月基本上都打到卡上了,感谢,感谢你们
房县县委信访局接访中心主任陈小山:做信访工作最大的收获是:群众的事无小事,他们有委屈、有困难才会找我们,只要我们换位思考,多为群众着想,让他们苦有处诉、难有人帮,他们就一定会记的你、认可你。
12年的接访生涯,每每面对有怨气和不满的群众,陈小山总是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角度出发,热情的接待每一位信访群众,不断总结出了一条条接访策略:对“哭闹型”的充当“亲友团”;对“叫骂型”的,甘当“出气筒”;对“无理取闹型”的,敢做“铁包公”。
房县县委信访局接访中心主任陈小山: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是17年曾有一位70多岁的孤寡老人赶了一百多公里的路给我送来了一块上好的肥肉,虽然肉我没有收,但老百姓最朴实的表达方式深深触动了我。我们信访工作是一个良心工作,只要将心比心,真诚的帮助他们,就一定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