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房县农商银行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2021-07-02 09:24  

自十堰农商银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房县农商银行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将“党建+”元素融入业务、融入乡村,通过激发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在整体布局上用智、在产业扶持上用力、在乡风文明创建上用情,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党建+金融村官”——当好“三员”助民富

振兴乡村,助民致富,服务是保障,队伍是关键。房县农商银行坚持下沉服务重心、延伸服务触角,在全县范围选聘了一批讲党性、能担当,懂农业、爱农村的“金融村官”队伍,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成为他们发展产业、满足金融需求的知心人。

当好产业“引路员”。通过与房县县委组织部联合发文,房县农商银行遴选61名党员“金融村官”入驻全县281个行政村“试验田”,与村两委干部、当地百姓强化互动,大力开展党建互联“整村授信”行动,积极向满足条件的个体商户、农村经营主体提供资金支持,先后走访农户8000余户,建档5100户,预授信1500户、金额达5000余万元。“金融村官”有机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了乡村美、产业强、群众富,农商银行“责任银行”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

当好便民“服务员”。作为服务乡村的神经末梢,该行与房县县委县政府、20个乡镇、281个村党组织积极对接,形成“共商、共建、共享”治理机制,发挥“金融村官”村民行长触角作用,强化“金融夜校”宣传作用,利用手机银行、微信银行、扫码付、助农终端等电子银行产品,打造新时代“背包银行”,形成了“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非现金金融不出户”金融服务体系。全行累计发行借记卡47.9万张,签约手机银行10万户,发展扫码商户2.4万户,微信银行关注6.2万户,实现金融服务城乡全覆盖。

“整村授信”推进会

当好政策“宣讲员”。服务乡村振兴不仅要助力产业强、群众富,更要服务好乡风文明传播。在提供贴心金融服务的同时,房县农商银行“金融村官”还致力于传递党的好政策、讲好金融好故事、弘扬正能量,促进乡风文明创建。该行25个基层党支部坚持按照“每月一个村”的频率,携手全县村党支部,通过开展支部联合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宣讲党史故事、金融政策、防范电信诈骗等知识,将农商声音传到每一个村、每一位群众。同时,通过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村两委联动,共同构建信用评定机制,加快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

“党建+整村授信”——三项举措兴产业

房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广袤的农村市场成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房县农商银行聚焦乡镇支行党支部主体责任,以“整村授信”为主抓手,无缝衔接产业脱贫成果巩固,在破解广大农户和新型市场主体“贷款难、担保难”同时,有效满足“三农”市场金融需求。

绿色信贷助小微

一个规划定方向。以辖内行政村评级授信全覆盖为目标,该行坚持质、量结合,以质为先,制定《全县281个行政村“整村授信”二年规划》,计划在两年内实现辖内村组100%全覆盖。同时,选取土城镇白鸡铺村为首个试点村,围绕烤烟、羊肚菌、黄酒、山羊等基础产业,率先开展“整村授信”工作,先后为该村320余户授信贷款达2500余万元,为产业发展提供循环“备用金”,有力加速了村级产业经济发展,实现了村村有项目、户户有产业、人人有事做。

一套流程不走样。实行“整村授信”一体化工作机制,绘制“整村授信流程图”和“网格化管理营销图”,该行明确“定格、定村、定员、定责”工作法,让每个进村入户人员的“责任田”一目了然。同时,以客户管理网格化为依托,以电子化业务操作为支撑,充分发挥辖区点多、面广、脸熟的优势,直接将办公地点搬到村组和农户家中。截至5月末,全辖入户人员人均管户量达372户,对全县220户新型市场主体发放贷款4300万元。

全力支持市场主体生产经营

一个标准促保障。为实现整村授信高效运作、风险可控,该行灵活制定授信原则,在客户筛选环节先后通过“三道筛查”流程确定准入客户,在客户评定环节,由3名德高望重的村民、2名客户经理、1名支行行长组成评议小组,以“互不知情、互不干预、交叉验证”为原则评定预授信额度,依据综合评定结果确定最终额度,以此实现全方位、更准确地掌握客户动态,开展精准服务。

“党建+绿色信贷”——打造品牌美乡村

回归本源是责任,支持实体是担当。房县农商银行党委通过谋全局、议大事、抓重点,确立强化绿色信贷投放、提升支持实体效能策略,紧紧围绕竹房城镇带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县域“一城三片区两带”旅游发展规划,通过推进“三大模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丰富“民俗文化”。该行结合房县县委县政府产业布局,积极支持和宣传房县诗经文化、黄酒文化、茶文化等厚重文化禀赋。其中,结合土城镇黄酒产业发展规划,实行合作社基金信贷业务模式,创新发放“酒乡民俗贷”1000余万元。此外,在军店老街改造实施县乡村级基金信贷业务模式,投放信贷2300余万元,为丰富房陵民俗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支持“特色小镇”。该行重点针对房县旅游资源丰富的野人谷镇、军店镇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助力开展整体集中民宿规划改造。通过实行政府项目主导,农商银行、旅游开发公司共同参与,按照一定的风险分担比例,以全贴息、免担保、免抵押方式为当地居民发放贷款,旅游开发公司实施外部运作,实现旅游资源合理利用,有效推动生态特色小镇的崛起,有力推动军店牡丹园、姚坪樱花岛等生态农业同观光旅游协同发展。

壮大“品牌产业”。结合县委、县政府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战略要求,该行按照“特色支行+特色农业”模式,全力支持“荆楚农优品”创建工程,重点针对食用菌、烟叶、花卉、中药材、茶叶等农产品产业发展,实施合作社式定向金融扶持,先后依托烟叶产业打造西片区特色支行、依托香菇木耳产业打造东片区特色支行、依托黄酒+民宿+旅游“三产融合”打造土城特色支行,有效延伸了农业产业化金融服务链条。(十堰日报记者 文/图记者 马胜江 通讯员 辛明宏 欧阳经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