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学党史为民办实事——县人社局着力办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惠民爱民工程

2021-09-06 15:39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陈娥 邬姗姗 报道: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县人社局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史学习教育转化提升为工作的动力,坚持做到“学、思、力、行”,用真心、爱心、诚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着力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一惠民爱民工程办实办好。

改进作风强素质。以深化作风建设为抓手,着力破除“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本领恐慌、效率低下”的坚冰,激发人社党员干部提升政治站位,练就过硬本领,唯干唯实唯先,善谋善作善成,提高工作站位、提高工作标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作风建设活动的开展,促使工作作风有了新的转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保障了全县人社工作的顺利开展。

落实政策惠民生。今年是我县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第十个年头。县人社局多措并举,切实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项减负担、助养老、促和谐、暖人心的惠民爱民工程落实落地。一是积极宣传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通过印制宣传页、12333全国统一咨询日、县内报纸、电视、门户网站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参保群众不断提高缴费档次,提高待遇领取水平。二是认真落实调待政策,提高基础养老金。十年来,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历经6次调整,由2012年的每月55元提高至现在的每月115元,惠及全县近8万60岁以上老人,保障了农村老年群众的基本生活。三是积极落实代缴政策,助力脱贫攻坚。2017年以来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代缴养老保险费304809人次,3048.09万元。四是严格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保障群众权益。2015年新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实施以来,严格按照“先保后征”的原则,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偿政策。

优化服务暖民心。一是线上线下多渠道认证,为群众解忧。自2018年取消集中认证以来,充分利用宣传栏、印发宣传页、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推广使用“湖北12333”微信公众号自助认证,提高待遇领取人员政策知晓率,及时完成认证;针对高龄、残疾、重病等行动不便的待遇领取人员,主动上门进行服务,做到亲民便民;对居住外地的待遇领取人员采用网络视频、异地协助等方式进行认证,建立生存认证信息台账,确保待遇发放,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便民利民。二是落实“三个告知制”,保障待遇享受人员权益。落实到龄提前告知制,避免参保人因缴费年限不够或因中断缴费不能按时享受待遇;落实待遇标准告知制,让参保人明明白白缴费,清清楚楚领钱。落实发放失败信息告知制,对待遇发放不成功的,告知参保人员及时更正发放信息,保障待遇享受不受损。三是零证明材料办事,增强群众获得感。全力推进“无证明城市”创建工作,从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待遇领取申报、注销参保关系、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高频服务事项全部实现零证明材料办理,由人社部门核实、代办,让群众体会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