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剂良方赢民心 ――城关镇建设“清廉村居”推进乡村振兴侧记

2021-12-27 10:02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柯勇 报道:乡村振兴,廉洁先行。城关镇以打造“清廉班子”、推进“清廉村务”、倡导“清廉民风”为抓手,扎实推进“廉洁村居”创建,着力描绘村“两委”班子好、服务为民好、学思践悟好、民主决策好;“三资”管理好、村务公开好、文化氛围好、法纪宣传好、文明新风好的“清廉村居”图,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清廉班子“解”民情

“我们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每月将其纳入支部会议重要议事内容,并着力在打造‘清廉班子’上下功夫,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强化廉政意识、责任意识。”小西关社区党委副书记付元华介绍道。

在打造“清廉班子”过程中,城关镇社区(村)“两委”班子主动接受监督,干群关系融洽,社区(村)干部秉公用权、依法办事。社区(村)“两委”干部能够全面掌握了解村情、民情,准确把握群众所需、所盼,做到亲民、爱民、为民,及时化解和调处村民矛盾纠纷,及时解决群众正当利益诉求问题,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同时,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做到知行合一办实事,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社区(村)党组织书记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用好用活“第一种形态”,及时发现、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社区(村)纪检委员(监察信息员)工作职责有效落实,监督作用发挥充分。社区(村)“两委”严格按照分工,明确工作职责,严格执行相关工作流程和办事流程,努力达到群众办事“只进一门、只找一人、最多访一次”的工作目标,让低保评审、民政救灾等社区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权力行使公开透明。

阳光村务“暖”民心

“阳光村务公开栏真不错,村里的事都是怎么办的,钱都是怎么花的,我们群众心里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八里村村民李大爷指着公开栏高兴地说。“村里面的大小事情都会通知我们,重要的事情还要会前征求我们的意见,平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村务栏、户院会、微信群、村广播了解村上的事情,村上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我们都一清二楚。”

为确保“阳光村务”工程落到实处, 该镇全面实施村(居)务阳光工程,每季度定期对党务、村(居)务、财务等“三务”进行公开公示,充分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保障村(居)党员群众的知晓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配齐配强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强化对村(居)集体“三资”的监管,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四议两公开”以及 “一会两票”集体决策等相关制度,全程监督村(居)务决策和公开、财产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措施落实等,真正形成了村级事务管理民主化、决策科学化、办事公开化、制度严谨化、工作规范化的格局。

清廉文化“润”民风

“通过‘清廉村居’建设,我们村的变化非常大,不仅房前屋后干干干净的,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清廉文化也非常丰富,洁、勤、孝等廉洁元素在村道间、墙壁上、马路边,让村民在移步换景中接受廉政文化熏陶和教育,营造思廉、知廉、醒廉、警廉的浓厚氛围。”三海村支部书记代凡介绍道。

在倡导“清廉民风”过程中,城关镇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依托本地优秀文化资源,充分挖掘本地的好人好事和时代人物,让“清廉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大力褒奖善行义举,引导居民崇德向善。广泛调动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等参与村(居)治理的积极性,成立社区红白理事会、卫生协会、乡贤协会等协会,协助村级推进移风易俗、环境卫生治理,倡导文明新风,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学廉、思廉、颂廉、守廉。完善村规民约,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引导村(居)民济弱助贫,弘扬优秀家风文化,将清廉家风纳入清廉家庭创建活动,融入文明村(居)创建,以清廉家风建设带动民风转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