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悦之:做一名幸福的乡村幼师

2021-12-30 08:41  

刘悦之和她的六名学生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张括 刘鑫 报道:她自嘲“五音不全”,却下载了数百首少儿歌曲和孩子们一起歌唱。她自嘲有“社交恐惧症”,却和家长孩子打成一片,被亲切地称为“孩子王”。她就是房县窑淮镇中心幼儿园优秀青年教师刘悦之。

2016年,家住十堰城区的刘悦之从汉江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在离家附近的一所幼儿园实习。2018年,她通过公开招聘,被分配到刚刚建成的房县窑淮镇长峪河村幼儿园。长峪河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幼儿园只有6个学生,刘悦之是唯一一名老师。

幼儿园来了一位漂亮的女教师,孩子们眼睛里满是喜欢、好奇和期待。但刘悦之却充满了失落感:幼儿园只有一栋平房、3个小房间,周围全是庄稼地……伴随简陋环境的是精神上的压力,尤其是到了晚上,背倚大山的长峪河万籁俱静,没有孩子们的陪伴,没有朋友、没 WiFi和稳定的手机信号,孤独和无助成为刘悦之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初来时,刘悦之经常想回家,但回家必须要转三趟车,花费六七个小时,先从村里预约摩托车去镇上,然后坐大巴车到县城,最后从县城转车回十堰。“来回转车耗费的时间太长了,后来除了寒暑假就很少回家,彻底地以校为家了。”刘悦之告诉记者。

出行不便、没有朋友,刚来幼儿园时,每天除了学习,望着空空如也的教室,刘悦之忍不住流泪。有一次,她发现班上的两个孩子隔着窗子偷看她,当她强忍眼泪喊出学生的名字时,孩子们咯咯地笑着,说老师别哭,走,去我家玩吧……“我记得孩子们的笑容是那么灿烂、那么纯粹,孩子们的陪伴让我倍感温暖。”刘悦之说。

课后的空闲时间,她除了学习以外,就是当学生们的“孩子王”。她带领孩子们对幼儿园进行环境创设,去附近的树林里拾捡树叶、树枝、松果等,再用麻绳、胶水、绑带等做成独具特色的拼贴画、装饰物和小摆件;购置不同种类的画材,教孩子们学画画;下载儿童歌曲,教孩子们唱歌、跳舞。慢慢地,幼儿园雪白的墙壁变得五彩缤纷,孩子们也越来越喜欢到幼儿园,校园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附近的村民都忍不住夸她心灵手巧,能歌善舞。

她不仅是“孩子王”,更是家长们的“好帮手”。“刘老师,快来我家看看,依依又开始玩手机了,我也管不住她……”接到家长电话,刘悦之耐心地劝说着,并快速来到学生家中。没有批评和埋怨,刘悦之拿出依依最喜欢的画笔和跳绳,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转移了,开心地跑过来接受了她带来的小礼物。“家长遇到难题,都会给我打电话,每当能帮到他们时,我就非常有成就感,也觉得不那么孤独了。”刘悦之说。

2019年秋,刘悦之被调入窑淮镇中心幼儿园,担任中(2)班班主任,并分管该园后勤财务工作。

新的环境和新的岗位,让刘悦之对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她说:“和孩子们在一起时我是最幸福的,那段最孤独的时光里,也是他们陪伴了我。”刚来中心幼儿园那会儿,她一有空闲就去“蹭课”,从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活动、班级常规到各类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事无巨细地“取经”。业余时间,她勤学专业理论知识,广泛阅读幼教书刊提升专业水平,定期组织家访,用实际行动把平凡的事情做好。

为促进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刘悦之主动向中心学校申请汇报,为幼儿园购买“万能工匠”“彩虹伞”等玩教具,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幼儿园里太有意思了,我最期待的就是刘老师教我们画画和玩‘万能工匠’,而且每周玩得都不一样……”中(2)班学生王紫嫣开心地说。

刘悦之还主动承担幼儿园的观摩教学课,参加各类赛课活动,在一次次历练中,她迅速成长起来,完美地实现了蜕变,从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优秀骨干教师。今年教师节前夕,她被房县教育局授予“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青年教育工作者,刘悦之坚定而无畏地选择了扎根乡村,付真心于孩子,献真诚于教育。她在乡村孩子们的心里埋下爱与奉献的种子,也为无数青年人树立了榜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