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林瑞 报道:春暖花开,茶香四溢。随着晴好天气的持续,气温逐渐回升。房县窑淮镇万亩生态茶园春意盎然,茶树已抽出鲜嫩的芽尖绿苞,迎来首批春茶采摘“黄金期”。

沐浴着春光,笔者站在窑场村神农贡茶园的山头俯瞰茶园,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茶树似层层波浪,漫山遍野,一行行茶树抽芽吐绿、青翠欲滴,泛着翠绿的茶芽显得格外诱人,沁人心脾的茶叶清香让人陶醉,三五成群的茶农挎上竹篓、踏着歌声,穿梭在茶园开采满园新绿,刚刚探出头的尖尖嫩芽,随着灵巧的指尖轻快飞入竹篓,奏响了喜获丰收的动人乐曲,呈现出一幅“春来采茶忙”的诗意画卷。
“现下进入了春茶开采时节,今年雨水充足,茶叶品质较好,我们来采茶已经有10多天了,采茶不需要特别高的技巧,我们一般都是早上7点就开始采,到下午6点多才下班,平均每天能采摘7斤左右,每天都能挣230元左右,感觉还不错。”正在采茶的工人王显荣一边采茶一边高兴的告诉笔者。由于家里有老人和学生需要照顾,无法外出打工,平时一有时间就来茶园采茶、施肥、除草、修剪等活儿,既照顾了家庭又能挣些钱补贴家用,对于家门口的这份工作,王阿姨很是满意。

好山好水育好茶。窑淮镇位于房县县城以西32公里处,属于秦巴山脉,是典型的高山农业乡镇,境内云雾期长,温差大,湿度大,降雨充沛,土壤性酸、缺磷、肥力中,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独特的山川地貌与气候土壤孕育出了窑淮冷山茶。近年来,窑淮镇围绕“一镇一品”产业规划,把发展茶叶特色产业作为群众脱贫增收的主要途径,促进农业增效、青山增绿、茶农增收。
“以前这一片都是荒山荒坡,如今不仅仅成了绿水青山,更是我们的金山银山。”茶叶种植大户柯昌兵说,自己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种植茶叶,腰包越来越鼓了。

“一棵茶树致富一方人,一片叶子带动一方产业。”近年来,窑淮镇坚持茶文旅融合发展的“茶叶小镇”目标定位,采取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模式,充分利用荒坡、荒山等闲置土地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努力将茶叶产业打造成该镇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发展茶园面积3.15万亩,覆盖全镇14个村,招引规模型茶企7家,培育茶叶专业合作社37家,年产干茶500余吨,产值近亿元,利用“租金+股金+薪金+奖金”的利益分配模式,带动6000余名群众人均增收5000元。

为大力发展“茶叶经济”,积极做大做强“茶旅文章”。窑淮镇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深厚茶文化底蕴,通过茶叶搭台,艺术植入,旅游唱戏,探索茶文旅融合的新型发展路径,通过开发“茶 +”山、“茶 +”村、“茶 +”作坊、“茶 +”宿、“茶 +”亭等新型旅游业态,打造集茶叶种植、采茶体验、品茶赏茶、茶园旅游、茶文化体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生态茶园观光旅游,开辟出一条以旅促茶、以茶兴旅的致富路。绘就一幅生态美、农业美、生活美的乡村振兴“富春山居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