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瞿饬 报道:7月25日,在房务工的王某等2人在“房县一站式劳动保障维权调解中心”反映某用人单位拖欠其工资,经多元调解中心调解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案释法”的调解,王某与其用人单位达成调解协议,双方不仅握手言和,重归于好,而且劳动者继续回去上班。这种情形是房县探索高效维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最生动的缩影。

近年来,房县持续探索劳动保障维权新模式,内部融合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实行一门进入、一窗受理、调解优先、部门联动、一次办结,一站式劳动保障维权工作框架基本形成。经协调达成调解意向,签订和解协议,置换劳动仲裁调解书14起,其中:兑付工资13起,涉及383人,金额235.25万元。
内部融合职能,一门进入一窗受理,调解优先化矛盾
房县人社局在受理劳动者维权过程中发现,劳动者在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后,用人单位提出争议的,需要劳动者提起劳动争议仲裁,要在两个部门之间“往返跑”,费时费力,加大了劳动者的维权时间成本。而相当一部分劳动者反映诉求的同时希望“以和为贵”“讨薪”,并不想“对簿公堂”。如何及时、高效、快速处理劳资纠纷,妥善化解矛盾,消除社会影响,成为劳动者的强烈愿望,也为人社部门带来了创新融合的新思考和新思路。
房县人社部门结合具体工作实际,以高效解决劳动者核心诉求为出发点,探索内部融合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职能,实行“监察+仲裁”联合办公,即一门进入维权大厅,一窗受理劳动者诉求,由仲裁员和监察员充当“第三方”“中间人”先行调解,力求前端化解矛盾纠纷。若达成调解意向,当场签订和解协议,置换为劳动仲裁调解书,让口头约定成为有法律强制执行效力的书面文书,让劳动者省时省力省心;同时给用人单位筹集资金的“缓冲”时间,有效缓和劳资矛盾。
推广复制内部融合经验,外部联动多元维权职能,敢于创新
在一门进入,一窗受理,监察仲裁联合办公,调解优先的工作框架下,县人社局打破原有的劳动者维权体系,将内部劳动者权益维护部门融合经验向外部劳动维权部门延伸,加强与工会、公安、法院的联合联动,探索推行了“人社+工会”、“人社+公安”、“人社+法院”的多元调解维权模式。
县人社局联合工会成立裁调办公室,工会选派4名调解员入驻,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原则,充分发挥工会调解作用,探索多元调解劳资矛盾,减少劳动者诉讼成本。对有重大欠薪隐患苗头的案件和需要移交至公安机关办理的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县人社局探索与公安局实行“监警”联动,商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与人社部门联合调解、执法,联合办案,形成有力震慑。对人社局需移交至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和劳动者持有仲裁调解书和裁决书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法院开辟绿色通道,优先执行,加大执行力度。
探索推行“人社+工会”、“人社+公安”、“人社+法院”多元调解维权模式以来,大部分劳资矛盾高效化解在前端调解阶段,未发生重大劳动保障违法案件,2021至2022年都没有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向公安机关移交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劳动者持仲裁调解书申请法院执行案件7起,正在执行阶段1起,工资执行到位6起,涉及93人,金额102.83万元。
两级联调、五调联动,一次办结,一站式维权服务
维护劳动者权益永远在路上,探索更优维权途径永不止步。今年,房县人社局大胆提出创建“一站式”劳动保障维权中心,通过内部融合劳动仲裁、劳动监察、工伤认定职能,外部加强与工会、司法、公安、法院联合联动,全面推行“112511”维权机制,即“一门”进入维权中心,“一窗”受理维权登记,搭建“两级”联调网络(县级构建劳动保障维权中心,基层依托乡镇人社中心和工业园区建立劳动保障维权调解站,运用远程联网,实行视频联调),健全“五调”联动机制(人民调解、工会调解、仲裁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一个”联席会议制度保障,实现劳动者维权一站式“一次”办结。
该机制有效实现了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优服务。截至目前,已经受理劳动维权案件3起,经多元调解中心调解,达成调解意向,签订和解协议,置换为仲裁调解书2起,成效显著。
目前,房县“一站式”劳动保障维权中心正在对办公环境进行整治装修,不久将以“一流的环境”“高效的机制”“一流的服务”展现,同时,县人社局将深入优化速裁庭建设,按照创建目标,在实践中持续完善多元调解机制,更加高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群众和市场主体满意度,以更和谐劳动关系助力更优营商环境。
一审:黎娟
二审:程艳
三审:黄朝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