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肖坚 路晓倩 王雨石 报道:野人谷镇西蒿坪村由原来的漆中、矿物、西坪 3个自然村合并而来,由于各自然村之间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村情民风各不相同,在整村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中面临着各区域间进展不均衡、成效差距明显等问题。近年来,通过深化共同缔造,切实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该村积极探索“乡亲互助站”治理模式,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力,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进一步优化治理单元、进一步凝聚群众力量,破除基层治理痛点、难点问题,让群众在基层治理中当主角,逐步探索出一条乡村治理新路径。
党建引领搭建平台。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现党的领导纵向到底。该村通过积极发动党员参与,吸纳“两代表一委员”、“三老(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乡贤能人及产业大户共53人成立6个“乡亲互助站”,从积极发展产业、保护生态环境、邻里家庭和睦、遵守法律法规等8个方面制定了32条可量化的《西蒿坪村乡亲互助站积分管理办法》,以“助产业、助和谐、助民生”为主题,各推选1-2名党建联络员,负责收集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带头做好平安建设、产业指导、矛盾调解等工作,确保小事站内化解,大事不出村组。
优化单元开展服务。考虑小组布局、服务半径、群众意愿等因素,将村划分为6个“红方格”并关联“乡亲互助站”,聚焦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文明乡风塑造等事项,组织“乡亲互助站”成员广泛收集群众诉求,通过户院会、板凳会、微信群等形式,宣传乡风文明、绿色环保理念,落实农户门前“五包两倡”,带领群众主动参与村级事务,让群众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全面激发群众自主参与管护的内生动力。
干群合力凝聚力量。按照因需而建的原则,组织村民成立文艺表演、生态环保、产业互助等志愿小队5个,以群众房前屋后的小事为载体,引导群众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公共事务贡献人力、物力、财力,构建利益共同体,干群携手形成合力,激发全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变“我需要”为“我来做”,变“你来做”为“一起做”。在西蒿坪村矿物广场建设中,“互助站”成员王成田免费让出自家院子,施工经验丰富的其他村民投工投劳、义务奉献,建成了如今蔬菜冻库、舞蹈休闲场所、文化走廊为一体的休闲广场,真正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办实事、创精品。
自“乡亲互助站”成立以来,产业发展硕果丰富,采取“支部+合作社+互助站+农户+销售主体”的生产模式,发展高山绿色蔬菜850亩,带动112户村民增收,实现高山蔬菜产业480万元产值,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000元以上。共同理念深入人心,在西蒿坪国道治理项目中,所有村民无偿拆除自家的猪栏、牛圈、旱厕,全村拆除乱搭乱建1932平方米,还建猪栏、厕所、畜棚1100平方米;修建旅游公厕2处;安装路灯110盏,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美好环境与幸福家园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